问答2篇
(2010-03-28 01:11:34)
标签:
杂谈 |
每次女儿生病休假之后,再送她去幼儿园,就特别困难,常常又哭又闹,撒泼打滚,希望可以继续腻在我身边。不知道你现在做的种种“怪异”之事,是否出自和她一样的心理呢?
作为一位心理医生,我不相信有谁会坚持做一件对自己完全没好处的事情。只不过那些好处通常藏得非常非常隐秘,难以被当时人自己所察觉。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来访者,都曾在某个时刻突然眼前一亮:“啊!原来是这样!”——原来我一直以来用一种痛苦去交换另一种幸福——等到这层顿悟发生之后,不需我再多言,绝大多数人都会自己明白:“其实我想要的那种幸福,原本还有太多其他的实现方法!”
比如生病,在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痛苦的同时,也常常让我们感受到一系列相关的获益。面对一个患病在身的小可怜儿,人们通常会给予他/她很多的关注和同情,不自觉地降低对他/她的要求,容忍他/她的坏脾气。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吗——只要你健健康康的,我就满足了!别的就什么都不图了!
不仅如此,往深里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毁灭和堕落的愿望,弗洛伊德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死本能”。如果生活可以给谁一个机会,可以不负责任地任性做坏事(特别是在旁人只会感慨他/她运气不好的情况下),估计你我都会忍不住放纵一下——只是,这样去做,代价是否有点过大?
毕竟,我们的未来,还是我们自己的。
3,我一直在一家公司上班,做了近10年,成绩有目共睹,领导器重我,同事也很尊重我。前不久公司新招了一个女孩,名牌大学研究生,比我小了整整10岁。这个女孩和每个人都打得火热,但独独对我不怎么样。她刚来两个月就签了大单,我也因此遭领导敲警钟:人家小姑娘有能力又有干劲,你怎么越来越倒退啊?我刚满34岁,原来还觉得自己挺年轻能干的,但因为这个新同事,我不服老都不行了。她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让我时刻担心被炒鱿鱼。
如果有谁会因为有人比自己更年轻/更漂亮/更有钱/更有能力/更有创造力……而压力重重,他/她就一定也会在生活的其他场合,因为自己的某些相对优势而沾沾自喜。对于这些人来说,决定自己快乐或悲伤的关键,不是到底身在人前还是人后,而在于他/她是否总是握着一把尺子,到处量长量短。
如此看来,人类真是一种擅于自我折磨的动物,而你我都是其中最为普通的一员。有时候很羡慕那些荒原上的野花,它们从来不会因为其他花儿比自己早开了几个小时就深陷苦恼。当然这一切也不是我们的错。竞争与超越,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大主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比较”成为很多人建立幸福感的基础。
如果说还有什么解决方案的话,我能想到的,就是多找几种量具,多设几个维度。一个34岁的人,可以用来跟24岁的新人比较的事情可太多了。拿我来说,今天的我同10年前的自己相比起来,更自信,更不在乎让每个人都满意,更会对生活说“不”,更清楚自己在乎什么,更加懂得这世界的不确定。相信这些也是为什么40岁的茱莉亚·罗伯茨不愿意回到20岁的重要原因。
积极心态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我们离问题焦点稍微远一点,看到事情的全部。你愿意试一试吗?
本文见《婚姻与家庭》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