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摘抄同学的笔记

(2009-11-02 09:20:36)
标签:

精神分析

认知治疗

投射性认同

修通

超我

杂谈

上月中旬,在武汉中德听张沛超老师主讲"整合式团体治疗"课程,有同学悉心整理了笔记,这里是部分感受深刻的摘抄。

 

躯体化是初级的防御机制,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中国文化对躯体的敏感,催化了躯体化的使用和形成。

 

抑郁是过去丧失的哀悼不够,哀悼不够就产生了愤怒,愤怒指向别人就形成了人格障碍,指向自己就形成了抑郁。

 

生命中重要人物的去世:被抛弃,自己也将死去,分离,思考存在的问题;意味着我们再也没有办法从这个人眼里看到自己,就像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也死去一样。

 

变相死去  老年痴呆 变心等:无法从那个人眼里看到自己,是深刻的自体之痛。

 

 

认知心理治疗中 适应不良的图式(核心构念),  最后核心构念通常是“我是无用的,我是不可爱的,世界是危险的”  通过标准核心信念治疗,通常在这上做工作无用,很自然切回精神分析,这些构念都是童年关系的产物,都要通过退行、修通

 

“我爱的并不是你,而是跟你在一起的我自己”  实际这还是处于自恋阶段,想象阶段,运用的是投射性认同

 

 

“我的心,这只青鸟,在你的眼中找到了天空,在你那里我是自由的,因此,你不会束缚我,我也不会束缚你”  这是处于 客体爱阶段 是象征爱。 出于泰戈尔的《飞鸟集》

 

 

 

 

互补性反移情  “他这么不可爱,真想收拾他”,“他怎么不脱落呢?”在无意识中攻击他,这时你变成了他,这时表示你们两人连接够了;治疗师有时感到世界真的是很危险哪,感到深重的无力,这时是一致性反移情。这两个移情都是焦点性移情,是一个点,这时也容易脱落。

 

 

在团体中肯定会出来,有的时候一致性的和互补性反移情同时出现,团体重要的功能就是稀释焦点移情,你想脱落别人还不想脱落呢,团体容器的功能非常大。

 

 

佛洛依德把治愈病人定义为能爱能工作(第一种),但科胡特说有的人不能感到满足,温尼科特说儿童能游戏,能爱能游戏(第二种);第三种忍受空,感到自己不存在也不焦虑。团体最能满足第二个目标,团体很难达到第三种,团体是一个家庭,跟原生家庭没用分离前,是空不起来的。

 

 

如果团体没有一个投射性空间的话,大家都找一个领导者,内部就有很多的断裂,敲不响。

 

 

《认知治疗中的哲学和父爱》李孟潮的文章  “孩子你有这些问题没关系,我这里已经研究很多方法和理论,我们一起来面对”  这无意识重复父子或父女的关系“

 

 

“精神分析无非是让人变成一个彻底的人本主义者”  吴和鸣

 

 

 

接受和改变

因为发展的不够好,所以适应的不够好。不但要适应环境的多变,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缺陷和冲突

在某个阶段共情是必然要失败的,瞬间的断裂正是成长的空间。不好的妈妈是个灾难,完美的妈妈是个更大的灾难。完美的妈妈必然有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如果治疗师自始至终对来访者都是深度的共情,是要找督导的。(过度的卷入和认同,需要能够脱离出来,这应该是治疗师的未完成事件或者情结)

 

 

真相的对面不是虚假而是另一个真相

 

每个人到团体中必定要认定某个角色的

 

 

生活填空(fill  in  the  blanks)

填补空白,就像减肥依靠吃红薯南瓜,虽没有什么功效但占地体积大;治疗占据有限生命中的有限时间,至少没有时间去做负性的事情了

 

 

一旦接受之后可以在外部进行控制,可以撕咬坏乳房,但却不可以撕咬自己,只有把坏的投射出去,才能控制攻击

 

 

“奇异客体”是比昂提出的概念  精神分裂症病人投射出去自己不能忍受的,回到自闭期

 

 

俄狄浦斯期之前,父亲的职责是使母亲感到安全,也限制母亲过度投射,不至于让母亲感到过度焦虑,从而把孩子拉的太近。父亲如果是疏离的,母亲必定是焦虑的,三人关系从孩子没有出生前就开始了

 

 

团体治疗中母亲的角色不是治疗师扮演的,而是整个团体,这是不同于个体治疗的。父亲的作用是照顾好母亲,团体的领导者是父亲的名字(名义上的父亲),规则是隐形的父亲,父亲要照顾好整个团体,如果对一个孩子私下接触,会引起孩子(成员)的焦虑,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孩子(成员)的愤怒。

 

 

开药是很有动力学的意义的,治疗师用药可能会有自恋型用药和 报复型用药的情况。

我们的欲望都是别人的欲望,我是在欲望别人的欲望,无限的不可知的就是“他者”

 

生病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们的病人都有很大的勇气,我们承担了太多太多,连病都不敢病(不敢倒下,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承载,必须强撑着,不能倒下。害怕,恐惧。能够示弱就是不恐惧。全倒  生病)

 

妥协性团体  大家都有一个默契:大家都感觉到大家的问题是一样的,都不大敢碰这个问题,都等待别人来说

动力性启动   团体稳定化(前5分钟的邀请,做什么:自由联想和此时此地,不做什么:不付诸行动,不用行动代替语言)之后治疗师要打开欲望的空间,或者说是打开投射的空间

结构性启动  启动是用每个人画自画像、做五栏表、做我是什么等  来启动,然后再自由联想或讨论,又回到动力性

 

 

 

 

修通:修通超我,父母的禁忌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打开禁忌的空间。领导者如果发现团体总有一个话题避而不谈,有一个强大的超我。   如果承载不了那么多,没关系,那就先封存放在那里,总有另外的时间和机缘。

妈妈你放心吧,我已经足够强大,虽然我不够完美,我也不想完美让你高兴,现在我即敢犯错也敢病   

 

团体的动力早晚要以各种微妙的形式回收到团体中

一直没有说话的成员能更清晰客观的呈现团体

 

焦虑和恐惧的本质都是怕,焦虑是不明白怕什么,恐惧是明白怕什么

 

三个并行线   此时此刻  病人与治疗师的关系

             当前  病人与妻子孩子 同事 家庭等的现实关系

             既往      病人与父母的关系

 

恐惧父母不要自己,害怕被抛弃,再早的害怕被妈妈伤害了

 

平行、垂直解释到最后就是死亡恐惧。这个死亡不是肉体之死而是自体死亡,如果没有太多的未完成事件,自体通过著作、孩子等各种方式延伸下去,死亡就没有那么可怕,就能坦然平静的面对;而死亡的焦虑是太多的未完成事件,而再也没有机会去完成。

(还有对未知的恐惧,谁也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样的;文化的传承也给死亡披上了阴暗的外衣)

 

四个终极问题   自由、死亡、孤独、无意义

 

喜欢体验的部分是与母亲认同,喜欢理论的部分是向父亲认同,不喜欢理论可能是对权威的不认同,或者是对缺失情感的期待

 

 

改良版的森田疗法:

睡一天 + 内观7天 + 瑜伽(易筋经)7天 + 集体沙盘7天 + 动力式团体治疗

睡一天 + 内观7天    婴儿的共生期

瑜伽(易筋经)7天   分离和个体化期

集体沙盘7天   团体的投射就出来了

动力式团体治疗  经过共生、个体化、团体投射等,非常多的投射出来,不能散掉浪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