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考季到来之时

(2009-05-18 11:44:35)
标签:

考试焦虑

父母

放松

教育

升学压力

一晃儿又到了充满战场气息的六月。有几位孩子大点儿的朋友,天天看着我没心没肺地陪孩子玩撒尿和泥,嫉妒得咬牙切齿:哼,看你还能美几天?等将来你孩子上学了,你就知道身为考生家长的滋味了!

工作中也一样。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因为“考试焦虑”前来求诊的家庭特别多。焦急的父母们总是在“如何帮助孩子放松”的问题上深感无奈,好像他们真的挠破了脑袋,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也不见多大的功效。

其中有一位妈妈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她家儿子面临“小升初”的大限,整夜整夜睡不好觉,结果就是他们全家五口为了创造一个有助孩子睡眠的环境而全力以赴,丝毫不肯放松。以至于“他爸爸连上厕所都不敢两条腿站直了,生怕马桶的声音太大影响儿子!”

其实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业压力”问题一直有类似的误解。他们认为:要帮孩子放松,就是不让孩子做家务,给更多的零花钱,在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上降低对孩子的约束。再有一条,就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别紧张,好好考,考不好也没关系”,或者再加上一两句温馨感人的“不管考多少分,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我也永远是你的好妈妈”!

可惜的是,就像“与人沟通”不能等同于“去跟别人说话”一样,要帮助我们的孩子适度放松,也不是只要对他说“不要紧张”那么简单。

实际上,在我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语言的内容(语义)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我们常常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加善于捕捉每个人神态、表情、动作、身姿以及语气、语调所泄漏的内心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听到促销小姐宣称“我们不是为了挣钱”的时候,经常会在保持礼貌性微笑的同时,不自觉地露出深表怀疑的一边嘴角上扬。

说这些,绝不是提议所有想帮孩子放松的家长去系统学习如何更好地说谎。也许我们应该先坦诚地问一句自己: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要紧张”的时刻,我们自己紧张吗?心虚吗?我们真的不在意孩子考多少分吗?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为了孩子做点什么,是因为我们自己焦虑。一个焦虑的人,找到一些貌似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就可以在行动的过程中找回一些缺失的控制感,自己的焦虑也就可以借机得到一定程度的疏解,巧妙地转嫁自己的焦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孩子们真的很可怜。校长焦虑了,可以向老师转嫁;老师焦虑了,可以向自己班上的孩子和家长们转嫁;而家长的焦虑也可以通过“为了孩子做了全部能做的事情”而大大舒缓。结果就只剩下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焦虑”的梯队最底层承担所有的焦虑。

就好比,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比MBA还要昂贵的早教机构,他们的营销策略就是先要成功地制造新妈妈新爸爸的焦虑,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很不错,但是,如果他不上我们这个班,他这一生就完了”,而越是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承受了挫败和焦虑的父母,就越容易上钩。他们急匆匆地把钞票贡献给这些机构,意识上是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潜意识里却是在为自己制造减轻压力的心理优势平台——看,我把这么贵的学费都给你出了,我把所有能为你做的事情都为你做了,你要是将来再没出息,就是你的问题而不是我这个当老爸老妈的问题了。

所以,要问我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升学压力,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放松,具体的方法我想就不必回答,Google可以提供成百上千个标准答案。如果还有家长觉得我以上的文字不是跑题跑得太严重,还有那么点儿打动你的地方,愿意听我把话说完,就请抽空想一想:为什么你对孩子的课业成绩那么紧张?你的这些压力又从何而来?我们从来都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一个紧张的妈妈是很难帮助儿女学会放松的。

试着去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道路,把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宽一些。想想我们自己今天的生活状态是否与二十年前的某一次考试密切相关?而那些让你觉得羡慕与钦佩的成功者是否又是从小到大都是排名第一?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给生活的不如意找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因为那样我们就可以放任自己坐在“某个理由”上怨天尤人,而不必再在其他方面去加油努力。

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学生都在喊着“毕业及失业”的环境下,我们大概也是时候关注一下孩子那些与考试无关却真正重要的事情了。比如问题解决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情绪调整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把出路寄托在一定要考上研究生这一条死路之上。

心理专家们都说,成功是心智成熟、人格完善的副产品。

可惜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