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败在,把迈向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

http://p3.pstatp.com/large/5e800000c9cc152003aa
深夜,收到一条微信:“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今天依然过得很差?”
他是我数年前的一位同事,印象挺深的,特别有梦想,有激情。当时在公司主动承担了一个有挑战的项目,并立下军令状,表示不成功则成仁。没想到却败了,他很不好意思,即便公司挽留还是选择离职了。
后来,他去了深圳,一番折腾后,又去了北京,尝试很多工作。不管在哪里,总是充满激情,比常人努力。如今,七年过去了,用他的话来说,一事无成。他很困扰。
像小林类似的人不少,我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常收到这样的留言:
“为什么会输给了那些不比我聪明,也不比我勤奋的人?”
“我真的很努力,加班可是家常便饭,我的生活却一团糟!”
“当初他和我一样,如今却甩我好几条街。”
说到这,想起一个故事:
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窜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在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
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有人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关键问题是,土拨鼠哪儿去了?
其实,不是聪明的问题,也不是努力的问题,更不是机遇的问题,而是目标把握的问题。这背后有两个关键问题:
http://p3.pstatp.com/large/5e810005e4dea7fc14a1
01
战术上“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虽然流传了很多年,但真正重视的人并不多。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指出“以终为始”,即心中一定要有“终”,才知道应该怎么“始”。如同建高楼大厦前,你一定得先把施工图纸设计好。
不妨问问自己,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战略上?关于这方面的工作要花大力气来做。
1911年,英国的斯科特和挪威的阿蒙森,展开了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类”的比拼。斯科特团队17人,而阿蒙森团队5人。你猜谁最先到了?你才对了,是阿蒙森。阿蒙森赢在周密的计划。
首先,阿蒙森准备了充足的物资。他的5人团队,准备了3吨物资,而斯科特的17人团队,只准备了1吨。
其次,阿蒙森做了充分的研究。他去南极之前,专门和爱斯基摩人住了很长时间。所以,斯科特用马来拉物资,而阿蒙森选择了用狗拉物资,因为狗没有汗腺,不会出汗。在南极,斯科特的马跑起来,就开始出汗,然后……然后就冻住了。
还有,斯科特天气好时就多前进一些,天气差时就少。但阿蒙森坚持不管天气如何,每天30公里,保持体力。
最后,阿蒙森首先到达了南极点。而斯科特虽然随后也抵达南极点,但最终死在了回程的路上。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在培训课题上抓住了两次机遇,一是执行力,二是工匠精神。毫无疑问,这两个课题一度成为企业培训的首选。这不是我的眼光比别人好,也不是我的运气比别人好,而是早在此类课程流行前,我早做了大量的战略思考。
这个过程可是日思夜想,做梦都在想啊!当然需要做大量调查、阅读相关信息及与人沟通与交流。正如杰克∙韦尔奇说,我整天没干几件事,关于战略思考这件事,雷也打不动,每天必须做。
02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不少人迷失在花丛中
花大力气,找准搭迈向成功梯子的墙后,就看你有多少定力了。
很多失败了后回忆说:要是能坚持下来,该多好啊!问题是,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理由恐怕永远会是,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没有一开始预想的容易。“放弃”也是无奈的选择。
根本问题在于,对目标咬得不紧,忽略了最终的期望。当遇到困难彷徨时,咬紧牙关再挺挺,动动脑子再想想办法。最终,好事会一个接一个的到来。
常言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其实就是前面那个“终”。我们绝不能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随便修改“高楼大厦”中的某一张图纸,这可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啊!
而有的人往往只顾眼前,根本没在意那么多,一句“有问题到时候再说”就完事了。有甚者,干脆选择放弃。
成功需要努力,但光是努力不够的。注意,成功的人改变方法,不改变目标; 失败的人改变目标,不改变方法。
盯牢自己的目标,不要被诱惑。王石在攀登珠峰时,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帐篷里,积蓄体力。队友说:出来看看,外面景色真的很美!王石说:外面的景色很美,但我更想到达山顶。
http://p3.pstatp.com/large/5e800000c9cba4305a37
如今,2018已来了,你做了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