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翔,还在跳高会怎样?
(2008-11-17 14:43:34)
标签:
刘翔长板短板优势速度杂谈 |
分类: 执行专栏 |
(文/蒋小华)刘翔,一个在中国绝不陌生的名字,用家喻户晓这个词来形象一点也不为过。他是破世界纪录的跨栏冠军,中国人的骄傲,多家世界级的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如可口可乐、NIKE、安利纽催莱、伊利、杉杉、起亚、白沙……其商业价值达4.61亿元的超级体育明星。他从一名普通的少年体校的学生成长为世界冠军,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与发现这个明星苗子的教练有着密切关系,尤其表现在从跳高到跨栏的转行上。1993年,在小学四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刘翔被顾宝刚老师选入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开始了他的运动生涯。但是他当时主要训练的是跳高, 100米短跑则是辅助训练项目,而与110米栏的结缘则是在1995年一次100米短跑比赛上。那是一次上海市青少年田径赛,小刘翔以1米55的成绩获得儿童组跳高第三名,成绩不算太理想。但是,在副项100米的短跑比赛中,他却跑得轻松自如,不仅速度快,节奏控制得也好。小刘翔的表现“惊动”了看台上的上海市第二少体校的跨栏教练方水泉。当时12岁的刘翔在方教练的眼里是:“速度快、爆发力好、脚踝力量强,是块练田径的料,但是他的腰太长、韧带紧,这限制了他在跳高上的发展。”方教练收下了刘翔,让他改练跨栏。从一接触跨栏开始,刘翔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刘翔和他的教练都觉得,跨栏非常适合他。
到了1999年,刘翔又与“师傅”孙海平结缘。2004年8月27日,在雅典奥运会的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平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的纪录,夺得金牌。2006年7月12日,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如果当年没有几位教练的慧眼发现这棵跨栏“苗子”,也许刘翔就是一个成绩平平的跳高选手。教练们特别是“发现”刘翔特点的方水泉和后来带领刘翔的“师傅”孙海平两位教练,让“改行”后的刘翔将自身特点与潜力充分发挥了出来,结束了110米栏这个体育项目长年被非洲和加勒比黑人统治的历史,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一代体育名将。
拿破仑说:世界上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当初若没有 “伯乐”的慧眼,没有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即使你再努力,要想达到事业的顶峰是一件很难的事。读者朋友们,请你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你知不知道你每天都在干些什么?这个问题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没有什么,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过,有些人可能是在“瞎忙”。
第二,你究竟愿意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人不得不承认都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又不得不做的事。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作态度能做到出类拔萃吗?有的人总是在做一些热门的工作,而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第三,你究竟擅长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了,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如果让一个擅长搞公关的人从事实验研究的工作,那未免太不合适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指每人都有可以发挥的、一定的长处。所以,研究与开发自己擅长做的事很重要。
别盯着“短板”,请支好“斜木桶”!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说的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就是说,如果要想装更多的水,就要下工夫补齐那块最短的木板。
对于一个想要均衡发展和基业常青的组织来讲,补齐短板是重要的,但这个原理如果用到个人及企业的快速发展上,对成功就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如果用木桶原理来阐释:想获得个人的成功,就要把自己的短处补齐。这种阐释在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人是一个误导。
其实,我们要遵循“斜木桶”原理,把木桶斜一下,就是把你所具备而别人没有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一味地去补“短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的长处一定是你所爱,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然后持之以恒!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干着一件自己乐意且非常感兴趣的事,并能以此为生,那他一定是一个极其幸福和成功的人。
当你能从自己的长板——兴趣——出发选择职业的时候,你已经开始站在成功的舞台上了。关于由个人兴趣出发选择事业而到达成功例子举不胜举,在此不再多言。可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今天的好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都不懂,经济条件好了,今天让孩子学钢琴、绘画、舞蹈,明天又让学英语、韩语等等,还有沉重的无休止的家庭作业,从来都是一种填鸭式的“强势”教育。当问及家长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的时候,家长的回答往往一脸茫然。我们必须知道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大的差异,而近乎同一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扼杀人创新的天份,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人生不可以花大量的时间把你的短处都依次补齐,仅管你会因为“补短板”获得很多的知识与能力,但是你本身的优势没有得到加强,你既不比人家差也不比别人强,这样会失很多的成功机会。如今社会的并不欢迎高不成低不就的人,而更愿意接纳某一领域的冠军。哪怕这个领域的空间很小,只要你是最好的,仍然是社会的宠儿。例如,奥运冠军一门独技纵横体坛,李连杰的“真功夫”驰骋影坛,李阳靠“疯狂英语”而家喻户晓,这些例子举不胜数。
因为这是一个越来越专业的时代,不在于你懂得多,而在于你懂得有多精。我们要将老子说的“用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知识”改为“用有限的生命学习专精的知识”。聚集精力到你的某块“长板”上让其更长,否则当你补好所有的“短板”,别人都在用自己的“长板”与你竞赛,到时候输的人一定是你。更惨的是也许一个人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
总之,发挥自己的长处比补自己的短处要快速得多,而且你的才能会有可能发挥到极致,成为某个领域的冠军。现在你要做上是找到你的兴趣点或者优势点,并坚持让它发出光芒。无论你的兴趣点或者优势点空间的大小,还是热门与冷门,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持续将它发挥到极致。记住,别盯着你的“短板”,请支好你的“斜木桶”,让它能够装更多的“水”,发挥更大、更快的价值。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上帝也助你成功
有一个开美容院的朋友,此前,她曾很冲动地开了一家树脂工艺品厂,结果由于不懂也不喜欢这个行业,赔得很惨。后来,当她后来转向自己喜欢的美容行业时,才发现这才是自己的最爱,并且业务开展的相当不错。她说:“做这个行业,每天可以给自己的皮肤保养得好好的,在传播美的同时,又能赚到钱,你说还有比这更好的行业吗?”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些人自然都从弱者的门坎迈进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事,也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但大多数平凡的人都希望自己梦想成为现实、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的不平凡者,拥有名誉、地位、财富。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总是不多。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大事的成功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换句话说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是因为在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激情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这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比尔·盖茨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早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对计算机就十分痴迷,并且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但这种“工作”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爱好,这种爱好在他在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上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说,常在清晨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天才加爱好、再加勤奋,成就了这位世界首富辉煌而幸福的人生历程。
如果比尔·盖茨没有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而还是在攻读法律、教育、医师,上帝也爱莫能助!
作者:蒋小华:执行力培训专家(HUALUE2008@126.COM 个人主页 WWW.HUALUE.CN QQ:36530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