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在振兴路上不断突破
(2011-09-25 17:51:29)
标签:
杂谈 |
但,如同美丽的凤凰都要不断“涅磐”突破一样,盐源苹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九八遭遇年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交通中断,苹果价格一落千丈;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资金困难、果汁滞销,盐源苹果经受着涅磐般的严峻考验。在坚持中度过难关,在振兴中获得重生,在重生中实现升华,盐源人正努力使自己心中的凤凰不断突破重生……
走出去取经
如何让盐源苹果产业实现不断突破和振兴?领导们在思索和研究,专家们在探索和谋划,企业在努力和坚持,县委政研室的眼光紧盯着全国苹果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这些还不够,还必须要走出去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县委、政府组织的考察组不负使命,在对陕西、河南、山东等先进地区进行细致的考察、研究、学习回来之后,结合自身苹果产业实际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消化,作对比反省,找准了盐源苹果产业落伍的原因,提出了盐源苹果产业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
请进来把脉
盐源苹果产业有自己特殊的情况,在取经的同时,县委、县政府诚邀国家级、省级和熟悉盐源县情的州内苹果研究专家、教授来盐源为苹果产业发展把脉治病,对症开方。
九八年的价格危机使盐源苹果管理进入低潮,腐烂病等常见病虫害趁虚而入,由于果农放弃管理,部份果园毁之一旦,悲观情绪笼罩着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时刻,西昌学院农学系主任张旭东教授一行来了,教授们向果农详细讲解了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技术,说服了果农,使他们认识到腐烂病是果树的一种常见病菌,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出现,像人体感冒一样是可防可治的,果农们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恢复了;08年9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过南国研究员为组长的中国苹果产业调查组到我县针对盐源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肯定了盐源县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转变劣势的建议,盐源县苹果产业发展的信心足了;08年11月,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栽培室主任、研究员汪景彦一行到盐源,针对我县苹果产业现状查问题、找差距、提思路、变理念、推技术,盐源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路明了。今年7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教授一行受县委、县政府的邀请来盐源就苹果树实验站的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入户工程、产业技术支撑等方面的校县合作达成共识,形成初步协议,盐源苹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静下心深思
正如省农业厅多经处推广研究员高瑛所说:“盐源苹果没有挤进全国苹果优势发展区域,国家、省级支持力度目前还很小,但在整个四川苹果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的情况下,盐源苹果产量却在不断的增加,这说明盐源有着它独特的发展优势和雄厚的发展潜力。” 农业部苹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月教授在对盐源苹果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后指出盐源苹果有六大优势。一是地理优势。盐源苹果集中分布于海拔2200――2600米的高原乡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苹果内在品质好,是优质苹果的最佳生产区域。二是生态优势。盐源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农业用药量少,有发展有机苹果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三是价格优势。盐源苹果生产成本低,离东南亚销售市场近,在同一销售市场与北方苹果价格悬殊大,有明显的价格升值空间和利润空间。四是规模优势,目前盐源苹果种植面积达18万亩以上,种植区人均在3亩以上,专业化发展潜力足。五是时间优势。盐源苹果较北方苹果成熟期提前一个多月,有发展早熟苹果抢占市场的优势。六是特色优势。盐源属于以南方气候条件生产北方的苹果品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所生产的苹果色鲜、皮薄、味美、香气浓、口感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专家、教授们通过调研、分析对盐源苹果产业发展提出了七条指导性建议。一是搞定好位,形成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鲜销果精品化、加工果高酸化。二是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力度,加强院地合作,积极引进新的产业技术体系,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等各种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合成,促进盐源苹果由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三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盐源苹果不能再蛰居深山,要走出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要将自己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四是要以质取胜,成熟采摘,从源头抓起,从果园建设开始强化标准化技术体系的执行力度。五是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规范苹果营销市场,扶持苹果协会和合作社闯市场,拓销路。六是努力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如制定简洁、精练、实用、规范的技术标准并加大推广力度。七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夯实产业基础设施,解决交通运输瓶颈。八是建立产业化服务体系。如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龙头带动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等。
埋下头苦干
高原苹果产业是盐源坝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面对正经受着的严峻考验,县委、县政府埋头苦干,决定先从体制、机制上统筹全县各级各部门力量,共同致力于苹果产业振兴。在长达几个月的思索酝酿、征求意见和论证定稿后,《中共盐源县委、盐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盐源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该文件清晰的描绘了盐源苹果产业发展的前景,吹响了盐源苹果产业振兴的冲锋号,在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引导下,盐源苹果产业迅速踏上振兴之路。一是定位更加清晰。将高原苹果产业定位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二是目标更加明确。在生产上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常年保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苹果种植面积20万亩,年总产量达到3.5亿公斤,增产1.0亿公斤,总产值达到4.2亿元,新增产值1.6亿元。在销售上建立苹果物流中心、科技“110”生产销售信息平台、打造品牌、建立专业合作社、进行商品化处理、进行加工贮藏提上议事日程。三是措施更加有力。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依靠科技支撑,提高苹果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安全体系;树立产地形象,提高知名度等涉及苹果产业发展的产、销、加工、储藏等措施正有序展开。
“1个苹果2块多钱,千万要轻摘轻放!”
近日,在盐源县卫城镇罗家村12组,村民张高付一边忙着接听客商的求购电话,一边指导村民采摘苹果。
果园旁边,大货车满装满载,“这些苹果销往东南亚,是第98批了。”盐源县农业局多经站站长宋枢平说。今年,盐源苹果在东南亚市场售价是批发价的6倍多,销量超过1.7亿公斤,比去年增长3000多万公斤,约占全县苹果总产量的3/5。
盐源苹果何以俏销东南亚?
“苹果大王”增收19.16万元
张高付种植苹果树35亩,是村里的“苹果大王”。2009年,他家产苹果16.5万公斤,合计收入20.8万元;今年产量达到20.5万公斤,合计收入39.96万元,比去年增收了19.16万元。此为单户增收全县之最。
这得益于盐源苹果俏销东南亚。宋枢平分析:今年,东南亚市场对盐源苹果的需求量大增,批发价随之大涨,“金冠”每公斤涨了0.56元,“富士”涨了1.2元。零售价也是一路飙升:每公斤“金冠”售价高达11元,“富士”13元,甚至更高。像张高付这样的增收大户还有很多。
今年,盐源苹果产量超过2.8亿公斤,总产值超过3.4亿元,近8万果农人均年创收4200多元。
品质优势来自区域优势
盐源苹果为何如此“俏”?因为盐源苹果符合消费者口味,因为盐源苹果对路东南亚的市场……凉山州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盐源苹果皮薄、肉嫩,口感香甜脆,果大、色鲜、味美、无污染。这些品质优势得益于优生优势:盐源是世界公认的7项生态指标都符合苹果的优生区域。
气候优势:盐源苹果主产区均在海拔2300米―2600米之间的盆地内,具有多日照、半干旱的冷凉高地气候特征,具有四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长、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以及雨热同季、日照充足的立体气候特征。
时间优势:与世界各地其它主产区苹果相比,盐源苹果要早先上市1个月左右。
地理优势:与东南亚市场距离很近,交通十分便利。
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
近年来,盐源县对苹果的品种结构进行了大调整,新红星、红将军、红富士等符合东南亚市场消费习惯的品种逐年增加。
在政府的引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果农商品意识及栽培技术迅速提高,让盐源苹果产业完成了从仅仅重视苹果数量到重视苹果质量的转变。
国家级优质苹果示范区的实施,盐源苹果优质苹果系列标准的制定,四川省基地强县的创建,县委、政府“品牌战略”的实施等,使得盐源苹果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成功注册证明商标,盐源苹果的市场知名度和份额得到迅速提升。
在烈火中突破新生的凤凰,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相信盐源苹果在经过从产量效益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阵痛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