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庄子反自然、反人性?

(2009-06-17 15:45:32)
标签:

老子

庄子

文化


多少年来,人们看不懂道家老子、庄子政治哲学的真实含义,错误到理解“无为”就是“顺其自然”。这是极大的误解。
只要读一读《老子》和《庄子》,我们就会清楚,贯串于《老子》和《庄子》始终的,有一条清晰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愚民——无为——天下治”。请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古代善于实行道的统治者,不是用它来使老百姓聪明,而是要用它来使老百姓变得愚蠢。)(《老子》65章)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民无为,则无不治。(因此聪明的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是使老百姓的头脑空虚……永远使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不敢有所作为,那么天下就永远不会乱。)(《老子》3章))

可见,道家的政治哲学是“无为而治”,而其策略就是“愚民”。因而对于“民”的要求是“无为”、“复归自然”。
《老子》说:“含德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赤子,婴儿。德,人类天然的本性。老聃这里讲的是“民”复归于天然的原初状态。

《庄子•应帝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私心,成见)焉,而天下治矣。”

道家所谓“自然”,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不同。自,本来。自然,本然,即本来的样子。道家之所以要民复归于本然,无知无欲,愚蠢蒙昧,就是要让贵族统治者便于“取天下”“治天下”。老聃要民成为“赤子”,即刚出生的赤条条的婴儿,庄周要民“同与鸟兽居,族与万物并”(《马蹄》),而且还要人回到原初蒙昧的状态之中,“人民住下来不知道要干什么,走路也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去”,并且还傻乎乎的像动物那样“口含食物游戏,鼓着肚子游荡”(《马蹄》)。
庄子设喻说:
马,蹄可以践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司马彪云陆跳也),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便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zhi,粘土),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之过也。(《庄子•马蹄》)

《马蹄》篇的主旨,是讲如何治天下。庄子认为,“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是马的天然状态,伯乐治马,则为反于天然,陶者治埴、匠人治木也是这样。庄子以马和埴木为喻,意在证明,使民受到自然界的刺激或者社会的影响,获得了知识,产生了欲望,从而失去了原来混沌愚昧的“自然之朴”,天下就会混乱,无法治理。这是错误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反之,只有让民复归天然,天下才能治(不乱)。
然而,近代思想家梁任公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以敏锐的目光,缜密的思辩和严密的逻辑,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道家老子庄子的“复归自然”,其实质却是“反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