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食价格由美国操纵的后果

(2008-08-30 00:51:08)
标签:

美国

粮食

财经

帅哥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该法案要求减小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实质是把出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由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一变化将对世界发生重大影响。目前美国不但是工业大国,也是世界农业大国。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产量占34.4%, 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的地位。

   

粮食价格由美国操纵的后果

 

 

  美国先大量买入工业品,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各国农业挤垮,这是第一步。目前农产品出口占美国农业总销售的比例高达25%。各国农业受美国廉价农产品冲击,很多已经崩垮。就中国来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主产国家,具不完全统计,中国种植油料的农民达两亿以上,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以上。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美国靠巨额的财政补贴生产的大豆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 100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而中国大豆生产却没有补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中国农民生产的大豆越多赔得也越多。近年来,销售价格持续降低,种植效益持续下降,堆积如山的库存大豆以及跌破种植成本的收购价格使种豆农民和大豆加工企业都苦不堪言。结果中国本土的大豆生产逐步萎缩,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25%,而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会比2005年还要减少40% 左右。最近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每多进口100万□,就可能造成 130万种豆农民"失业"。失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廉价工业品生产线。几千万只鞋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美国低价买入这些包含了大量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工业品。

     亚洲各国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由于工业化占地导致耕地的消失,日本谷物的生产水平从顶峰下降了33%,韩国下降了31%,台湾下降了19%。在过去的37年间,日本粮食产量由1589万□下降到985万□,包括饲料在内的粮食自给率由77%下降到目前的27%,下降了50个百分点。2003年韩国国内粮食需求量为2098.4万□,与2002年(2064.1万□)相比增加了1.66%。相反,2003年韩国国内的粮食产量为554.4万□,与前一年相比(616.2万□)减少了10.03%,粮食自给率只达到了 26.9%。这与2002年(30.4%)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世界粮食进口的头号大国并不是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是1亿多人口的日本,排在第二的是不及中国人口4%的韩国!

      等亚洲各国大力发展轻工业,激烈竞争使得工业品越来越便宜后,美国现在开始降低农作物出口,美国计划把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推动美国每年乙醇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

     然而这将导致世界范围缺粮。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若从玉米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1.8亿□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

  美国能源署官员称,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玉米仍将是美国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美国的乙醇战略,美国玉米价格翻倍上扬,创下了10年新高。美国众议院在12 月通过新能源法后玉米价格更有加速上扬的趋势。据预测,未来几年美国玉米价格有望再创新高,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玉米在食品中应用广泛,也是重要的饲料,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食品价格的连锁反应。

    粮食的价格正在上涨,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很多。他强调说,用于生产面包的粮食价格可能上涨30%到50%,豆类和植物油种子可能上涨60%到80%。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每天只能花费一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来购买食物的。如果食物价格上涨50%到80%,很多人将会陷于饥饿之中。

   虽然美国政府给每加仑乙醇提供51美分的补贴,现在美国的乙醇生产厂商仍处于赔本经营状态。比尔盖兹投资的太平洋乙醇公司在2007年第三季赔五百九十万美元。生产乙醇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化石燃料的能量,这包括生产收割灌溉运输玉米等原料中所需投入的动力能量,蒸发提纯所需的能量。据估计每生产可放出1卡能量的乙醇需要投入0.74卡的化石燃料的能量。所以乙醇生产中的能量增值并不多,很大程度上是把化石燃料的能量转化成了乙醇能量。以2007年12月的价格比较,乙醇的价格(2.38美元 /加仑)比汽油稍便宜(2.46美元/加仑),但同样体积乙醇的热值只有汽油的60%,所以若油箱里加的是乙醇,花同样的钱汽车跑的路比加汽油少将近40%。

  

   美国新能源法要求到2022年生产的360亿加仑乙醇中的210亿加仑来源于纤维素乙醇,比如秸秆之类,尽管秸秆是一种资源,但由于秸秆具有分散、体积大、难收集、易腐烂等缺点,集约化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能量。秸秆本身经过加工也是可以用作饲料的。牛羊的胃就是分散流动的化工厂。"秸秆变乙醇"等工业项目实际上是跟牛羊争饲料。

   美国声称要通过生产乙醇来实现能源独立,但目前利用粮食提炼乙醇仅能满足 3%的汽车动力需要,即使把美国出产的全部粮食都用来制造乙醇,提供的燃料也仅能满足美国18%的需要。尽管乙醇生产是赔本生意且实际上无法满足其能源自足的目标,但美国政府仍然全力推动乙醇生产。这是因为乙醇战略对美国维持一流超强有利,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有大量土地可以用来生产农产品和乙醇,广阔的国土成为一项重要资源。美国缺燃料但多粮食,把多余的粮食转化为燃料有利于减少美国能源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该战略对美国总体有利,但却伤害到缺粮的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虽也造成美国通膨,但却可降低美国的农业补贴,从而降低美国政府的高额赤字。粮食涨价对粮食进口国伤害更大,因此美国的乙醇战略实际上是损人利己的一招,虽不能真正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但却可相对提高美国的重要性,有助于保持美国一流超强地位。

     这就是美国的现代战国策:先大量购入低端工业产品,诱使亚洲忙于生产衣服鞋子电视。用低价农产品挤垮亚洲农业,废掉耕地,粮食生产大量减少,然后在能源自足的借口下把粮食转化为燃料。减少出口,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从而打击亚洲经济。美国制造业可以外移,但生产粮食的土地却不会外移。

   目前亚洲国家迅速崛起,但这些国家大多缺少生产粮食所需土地。为保持世界超强的地位,美国正在通过乙醇战略悄悄地发动一场无硝烟的粮食战争。中国在大豆战役上已经输掉了第一仗,在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后,美国大豆占据中国市场。目前跨国粮商控制中国4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进口量。2006年中国进口大豆2650多万□,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6倍,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1/3。然后大豆价格又开始爆涨,中国不得不多花钱进口大豆。今后的世界形势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虽然没有钱日子不好过,但没有吃的会有什么结果,大家都能明白。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了一倍,若出现全球粮食短缺的话,粮食价格不但可以成倍上扬,也是可以成百倍上扬的。因此中国应加大政策扶持,确保95%的粮食自给率,守稳中国粮食安全线。美国和中国人口及资源情况不同,中国不应盲目跟着美国走。美国发展乙醇项目的背景是其粮食生产过剩。中国对该项技术应该紧盯,但不宜急着投入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不富余的情况下大规模地把粮食转化为乙醇是不可想象的。应静待纤维素转化为乙醇技术成熟,集中研发不跟粮食生产争地的项目,比如从大海或沙漠里生产生物乙醇。同时总体评估秸秆转化为乙醇还是饲料哪个更为有利。前提是发展乙醇项目不应跟人畜争粮,否则将伤及根本,得不偿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