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楼梦》后80回佚文的部分前人笔记
(2008-08-19 14:35:13)
标签:
红楼梦红楼人物红楼梦随笔文化 |
分类: 杂家红学 |
1、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旧抄本,四川省立图书馆)
卷首:
或曰:三十一回篇目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宝玉偕老者,史湘云也。殆宝钗不永年,湘云其再醮者乎?因前文写得宝玉钟情于黛,如许深厚,不可再有续娶之事,故删之以避笔墨矛盾;而其事究不可抹煞,故于篇目特点之。
按:此处“或曰”,指批者所知道的(许多种当中的?)一种说法,有不确定的意味。此种说法认为,存“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回目和“宝钗不永年,湘云其再醮者”这个情节被删节的处理,是根据前文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和主人翁所经事实兼顾的折衷处理方法,即真假兼顾法的并用。
2、《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九
(石头记)初仅抄本,八十回以后佚去。高兰墅续之,大加删易,原本史湘云嫁宝玉,故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宝钗早寡,故有“恩爱夫妻不到冬”谜语。兰墅互易,而章目及谜未改,以致前后矛盾,此其增改痕迹之显然者也。原本与改本先后开雕(桐荫清话卷七引樗散轩丛话云:康熙间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乾隆某年苏大司寇家以书付厂肆装订,抄出刊行),世人喜观高本,原本遂湮。然厂肆尚有其书,癸亥上元曾得一帙,为同年朱味年携去。
按:高兰墅所续的后四十回,是在原本基础上的“大加删易”,“而章目及谜未改,以致前后矛盾,此其增改痕迹之显然者也。”因此,所谓的原本,是经过高氏加工过的、即程高本的后四十回。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被高氏“加工”过。这则笔记,为我们提供了程高续本为什么没有“湘云匹宝玉”的情节的缘由。
3、赵之谦《章安杂说》(咸丰十一年稿本)
世所传红楼梦,小说家第一品也。余昔闻涤甫师言,本尚有四十回,至宝玉作看街兵,史湘云再醮与宝玉,方完卷。想为人删去。
按:此为听说之词,难以多论。内容与第一类同。
4、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七引《续阅微草堂笔记》
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吾辈尤喜阅之。然自百回以后,脱枝失节,终非一人手笔。戴君诚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不与今同。荣、宁籍没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言也。闻吴润生中丞家尚藏有其本,惜在京邸时未曾谈及,俟再踏软红,定当假而阅之,以扩所未见也。
按:此为听说之词,难以多论。内容与第一类同。
5、《红楼佚话》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皆经后人窜易,世多知之。某笔记言,有人曾见旧时真本,后数十回文字,皆与今本绝异。荣、宁籍没后,备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为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成婚。又据濮君某言,其祖少时居京师,曾亲见书中所谓焙茗者,时年以八十许,白发满额,与人谈旧日兴废事,犹泣下如雨。且谓书中诸女子,最美者为探春,钗、黛皆莫能及,次则秦可卿亦甚艳,而最陋者为袭人,宝玉乃特眷之,殊不可解。又有人谓秦可卿之死,实以与贾珍私通,为二婢窥破,故羞愤自缢。书中言可卿死后,一婢殉之,一婢披麻作孝女,即此二婢也。
按:此为听说之词,难以多论。内容大致与第一类同。新增了“与人谈旧日兴废事”和“有人谓秦可卿之死”。提示:《红楼梦》假故事中可能寓有真人事。
6、董康《书舶庸谭》卷四
先慈尝语之云:幼时见是书原本,林、薛夭亡,荣、宁衰替,宝玉糟糠之配实维湘云,此回目中所以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绮云欲本此意改窜最后数十回,名三妇艳,以补其憾,惜削稿未就也。题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枕霞阁:“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纵使期期生爱爱,从无醋醋到卿卿。石床花梦人同艳,宝镜云鬓视许平。知否鸳鸯歌福禄,双星早已缔三生(末联据原本红楼梦)。
按:此为听说之词,难以多论。内容大致与第一类同。新增了“題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枕霞阁”,咏湘云嫁宝玉事。
7、启功《记传闻之红楼梦异本事》
画家关松房先生云:“尝闻陈韬庵先生言其三十馀岁时曾观旧本红楼梦,与今本情节殊不同。薛宝钗嫁后,以产后病死,史湘云出嫁而寡,后与宝玉结缡。宝玉曾落魄为看街人,住堆子中。一日,北靖王舆从自街头经过,看街人未出伺候,为仆役捉出,将加捶楚,宝玉呼辩,为北靖王所闻,识其声为故人子,因延入府中。书中作者自称当时亦在府中,与宝玉同居宾馆,遂得相识,闻宝玉叙述平生,乃写成此书云云。”韬翁又云:“其板刻于南京。”
按:此为听说之词,难以多论。内容大致与第一类同。新增了“宝玉曾落魄为看街人”情节。此处提出了作者和书中宝玉这个模特儿相分离之说。
8、王梦阮《红楼梦索隐提要》
红楼一书,内廷索阅,将为禁本,雪芹先生势不得已,乃为一再修订,俾愈隐而愈不失其真。是书内廷进本,义取吉祥,特以湘云匹宝玉,俾得两不缧寡,故三十一回有“白首双星”之目。此说流传已久。
按:此处故事情节内容大致与上述第一类同,但指出“湘云匹宝玉”的目的是“义取吉祥”,是“雪芹先生势不得已”而为,是为糊弄“内廷”而作。这个提要,为我们提供了程高续本为什么没有“湘云匹宝玉”的情节的缘由。
9、万松山房丛书本《饮水诗词集》唯我跋
余往常见石头记旧版,不止一百二十回,事迹较多于今本,其所著者,荣、宁结局,如史湘云流为女佣,宝钗、黛玉沦落教坊等事。某笔记载其删削源委,谓某时高庙临幸满人某家,适某外出,检书籍,得石头记,挟其一册而去。某归大惧,急就原本删改进呈。高庙乃付武英殿刊印,书仅四百部,故世不多也。今本即当时武英殿删削本也。余初甚疑,以为石头记一说部耳,纵有粗俗语,某又何至畏高庙如是其甚,必删改而后进呈?今读鹏图饮水集跋语,乃知原本所有如钗、黛沦落等事实,大有所犯忌,吾疑以释。而鹏图之语,得吾说亦益可信,作石头记者用心深矣。
按:此处故事情节“如史湘云流为女佣,宝钗、黛玉沦落教坊等事”,不但与前述所记的“真本”不同,而且也与前八十回所设计的“三钗的命运”不合。这个所谓的“真本”,大有“伪本”之嫌。
综合上所述笔记,足证早年世间的确存在着一种异于程高本的续作,且流传很广。综上所述按语,“旧时真本”与程高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贾府结局和钗湘命运上,而“真本”的其它部分则可能与程高本后四十回本同(参见第二:《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九》)。二者差异的原因,如果根据“第一:《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程高本后四十回无“钗死而湘嫁宝玉”的故事是根据前文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和主人翁所经历事实兼顾的折衷处理方法所致;然而,如果根据“第八:《王梦阮红楼梦索引提要》”的提示,这个与程高本后四十回本相“异”的缘由,则是“雪芹先生势不得已”而为之,是为糊弄“内廷”而作。因此上,无论哪种原因,从《旧时真本的部分前人笔记》中可以得知,程高本的后四十回中无“宝钗不永年,湘云其再醮者”这个情节,倒真是体现了曹雪芹旧时的原意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