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抽象的生活

(2012-12-21 21:07:53)
标签:

学院

学生们

当我

同时

让我

教育

分类: 尝试集

这学期期中考试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可写可不写的作业,即“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写的出彩的,但少之又少,多数是泛泛的、模糊的、平庸的,我虽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不欣赏这种态度。不知是语文教育的失败,还是思想教育的失败,总之,我当下的这批学生,以及多数中国人,陷入“抽象的词汇”而茫然无措,甚至在当下的“高富帅与白富美”的价值幻觉中昏头涨脑。我用晏阳初总结百年前中国国民的四个字来说现代国民,即愚弱贫私。

 

 

我遍览提交的文章,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写法:“我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想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我想成为一个勇敢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有钱人”、“我想成为一个好人”、“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我想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淡定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遇到了这么一大批抽象词汇,让我感到害怕。

 

 

“幸福”、“自信”、“勇敢”、“成熟”、“自由”、“快乐”、“成功”……这些抽象性词汇从何而来呢?如何去定义呢?字典能够给出一个答案或标准吗?普通人使用的词汇是否被媒体中人群中充斥的这些抽象性词汇绑架了呢?除非我自己已经由自己的经验确证,不然,我对每一个答案都保持警醒式的怀疑。我的疑很多很多,我的问很多很多,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习惯。疑问是匮乏也是困惑的象征,是好事,虽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但极少人有这份勇气。

 

 

我的发问有时候因为太直率而显得缺乏温情,但我真的不想生活在一个抽象的世界,我想明白我亲爱的学生们,当你们写下“幸福”、“自信”、“勇敢”、“成熟”、“自由”、“快乐”、“成功”等形容词的时候,你们是如何给这些形容词乔装打扮的呢?这些形容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或者识别的标志吗?依照内在与外在的哪个标准去衡量的?再进一步发问,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实现这个理想呢?或者当你们达到了这些目标之后呢?

 

 

我们在遵守语法的同时,失去了质问“语法存在”的勇气。存在同一种“快乐”吗?或“快乐”可以有比较级吗?我们只能用“十分”“特别”“超级”“相当”等副词来修饰形容词吗?甚至加入祈使语气的“必须”“肯定”“当然”来鼓舞一下士气?当我们追求“幸福”的时候,“幸福”已经远离了,一如当我们拥有“财富”的时候,我们并不满意“财富”一样。这是上帝对人类的一种似于影子捉迷一样的惩罚,当你找到答案时,便是这个答案的终结。

 

 

如何避免抽象词汇对人类生活的侵蚀,这是我近年一直思考的问题,这种侵蚀,使得我们的言语变得粗糙且庸俗,成为麻痹人类大脑的一种工具性思维,是人类惰性在思考的延展。所以,当别人告诉我TA很开心或者很痛苦时,我会有点冷漠地追问下去,你为什么快乐?你为什么痛苦?是“你”在“快乐”,还是你之外的一个事件给你一个刺激,你做出“快乐”或“痛苦”的反应?

 

 

 

 

20121221

写于烟台南山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未央
后一篇:乡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