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想录

(2012-09-05 21:36:01)
标签:

人的本质

芦苇

烟台南山学院

思想录

不可知性

文化

分类: 尝试集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我不懂法语,也不知道译者是否完成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我就只能从汉语的角度去“结构”了。这句话在我看来,如果是探讨人的本质或本性(human nature)问题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基本含义:

一、人像芦苇一样,仅是天地间的一瞬而已,本质是脆弱性,不堪一击;

二、人不同于芦苇的特质是其语言思维基础上的“思考性”,那么是否该从物体存在的特性来判断其本质属性呢?即人的本性是精神性;

三、人像芦苇一样脆弱但又不是芦苇那般宿命般的被动,他“会”思考自己的处境,会有内在的主动性去控制自己的命运,因此人的本质具有深厚的不可知性,“会思考”犹如一道拱门,通向无数可能性的未来;

四、宇宙间任何存在物的宿命皆是死亡,只不过人在生与死之间多了一些选择,在各种选择中看似掌控着无限的可能性,然而他自身的命运犹如岸边的芦苇一样,由不得己。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来判断人的本质或本性,那么是否可以用荒谬来概括呢?



哲学是什么?不是一个个疑惑的确定性答案,而是对这个答案的探寻,探寻的这个过程才是人生成长的意义,但是探寻的结果又是无尽的虚无,所以回首人世一生,在诸多的意义命定中大约也充满了琐碎的荒诞吧。



2012年6月22日

写于烟台南山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众生一相
后一篇:光之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