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信
(2009-07-28 07:53:40)
标签:
小说散文学而不思则罔感知能力修饰语杂谈 |
分类: 尝试集 |
我不主张你现在看散文的主要原因是,经典的散文和隽永的诗歌总是有不同的年龄分层的,可小说却不然,散文一般是在历经百千之后的一种长叹,诗歌却还有青春的躁动气息在里面,因而前者显得老态龙钟,后者能活泼鲜明。而小说,却是为你铺展一幅幅人生百态的最后画卷,美也罢,丑也罢,均是这个色彩斑斓的社会的缩影和提炼,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无不酣畅淋漓的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渲染呈现,人物和场景也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动、甚至惊悚——当然,我所说的这些小说定位在经典的小说范围之内,而不是时下的这些速食品,当然你自己更不应该写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想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这一生精力有限,或者更科学的说,我们拥有的时间是及其屈指可数的,为此,我们已经身不由己的在学校的制度中浪费了很多的光阴,在我们升入大学之后——也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更恰当的说法是我们可以自由的负责的掌握和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在我们所意识到的这些时间内,我们被太多太多的可供选择项目搞糊涂了,会给我们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尽然。
如果说做任何事都有目的性的话,那么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角色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我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我想一个终极的回答就是:为了生活,再加上一些修饰语的话,则是为了体验、品尝、获得某种生活。而实际上我们不仅时刻在观察着别人的生活,这并不能取代我们自己生活的经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用心感受自己的生命,因此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认为,阅读那些经典的小说也只是加强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感知能力和感受能力,毕竟大同小异,在形形色色的你言我语中间,我们或许也不过是其中的某个角色,自己浑然不知罢了。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思,我认为范围不可仅局限于思考和思索,大可以延伸一些、扩展一些,这里的思不仅仅是两眼紧闭的冥思,还是身体力行之后的反思,所以当我们在感叹农民的生活艰苦的时候,如果是政治家则是要想办法和出路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而文学家则是要深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去体会生活的艰辛,不要无病呻吟,更不可自以为是。
所以当你说“我暂时不要恋爱,不要告诉我一些事,我现在有很长的书单要读要看,有其他的技艺要学”,我其实并不同意,并一贯坚持你不应那么做的理由也由上文或许也可得知一二吧。无论读什么样的书,都不可能是一种真空的状态,做学问是然、搞科研亦然。没有投入的爱情,不会知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绵长;没有忘我的爱情,亦不会明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期盼;没有真挚的爱情,更不会明白“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坚定。我不想一味的活在别人创设和诉说的爱情故事里,我只在乎的是我们爱情是不是鲜活、真切、饱满。我只关注的是我对你的爱是不是融进了你的血液,是不是在你呼吸的时候闻到了一丝的甜蜜,是不是在你的睡梦里有我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