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2009-06-01 00:37:34)
标签:
教育弗兰克继父磨难斯科特西班牙杂谈 |
分类: 思考人生、豁达圆通 |
家庭“遗传”:最常见的磨难
特迪是弗兰克在华盛顿大学学心理学时帮助过的一个男孩。10岁的特迪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他整天都沉浸在各种各样的白日梦里。这是逃避,因为他的生活实在太不幸了。
特迪的父亲是个酒鬼,一喝醉后会一整天一整天地毒打特迪,他还曾让特迪和狗一起睡。父亲还常带妓女回家,也会毒打妻子。最后,在社会服务部门的干预下,特迪总算逃出了这个地狱般的家庭。之后,几个家庭都试过收养特迪,但他除了白日梦和学习困难外,还有更严重的撒谎和偷窃,这些家庭最后都放弃了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特迪尽管逃出了现实的地狱,却逃不出“记忆的地狱”。父亲对他的毒打、他的痛苦以及仇恨,他都无法忘记。他做白日梦、撒谎都是为了逃避他小小年纪就生活在地狱的这个真相。他偷窃,是为了取回自己被剥夺的东西。生活经验没有告诉他,他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他想要的。
父亲伤害特迪,是因为他先受过伤。特迪的祖父也是一个打孩子的变态酒鬼,他虐待并毒打儿子,特迪的父亲想忘记这个真相,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小时候一样爱做白日梦,长大了则酗酒。进入醉酒状态后,心中的仇恨失去了控制,最后将这个仇恨投射到妻子和儿子头上。
这是暴力的遗传,我们不难见到一些家族一直在延续这个毁灭性的循环。
愿望的“接力”
愿望的接力也是最常见的家庭磨难之一。祖父有梦想A,没有实现,他将梦想A强加在孩子头上;父亲有梦想B,但因为被祖父强加了梦想A,梦想B没有实现。于是,他将梦想B强加到自己的孩子头上。
斯科特一家就在玩愿望的接力。斯科特从美国最好的法律院校,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拿到学位的当天,他乘飞机去了西班牙,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父亲梦想他做律师,但他以极端的方式侮辱父亲——在西班牙一个岛上以贩卖毒品为生。
之前,斯科特一直是个乖儿子,父亲付钱让他读最好的私立中学和法律院校,他的成绩也从来没让父亲失望。只是到了最后,斯科特再也不想接受父亲强加给他的愿望了。
其实,除了学业方向,父亲在其他方面也不尊重斯科特的意愿。斯科特喜欢动物和植物,但父亲认为这是“娘娘腔的爱好”,拒绝让他在家里养。现在,斯科特可以圆自己童年被压下去的这些梦,他自己住宅的阳台上种满了植物,里面还有7只宠物龟。
这是家族悲剧,他的父亲没尊重斯科特的愿望,是因为他没有学会。做律师是他的愿望,但斯科特的祖父不让他走这条路,而强迫他接手了家族生意。
斯科特的父亲将童年时的梦强加在斯科特头上,而斯科特现在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无法无天是对父亲的挑战,疯狂地养小动物小植物是实现童年的梦,他还在打造一艘船,梦想去环游世界——这也是他的一个梦。只是,不幸的是,斯科特现在已经40多岁了,他本来应该有成熟的成人生活,但他还沉浸在童年不成熟的梦中。
16岁时的父子“战争”拯救了弗兰克
特迪和斯科特的故事并不特殊,弗兰克在全球39个国家举办过工作坊,每一个工作坊里都有人激动地说,如果有一个再生的机会,他们宁愿选择另一个家庭去生活。
“我自己也这么对自己说过。”弗兰克说。
弗兰克的母亲喜欢沉默,但一说起话来就无法停止。小弗兰克从不知道她下一步会说什么,会做什么,这让他一直很焦虑,直到16岁还有咬指甲的习惯。弗兰克的父亲和继父更糟糕,而继父尤其糟糕。小弗兰克做错了,继父会惩罚他;当继父喝醉时,不管小弗兰克是对还是错,继父都会打他一顿。一旦继父认为什么是对的,他就不会改变看法。
继父高大而强壮,小弗兰克很怕他。他说“跳”,弗兰克就跳;他说“安静”,弗兰克就噤若寒蝉。多数时候,他不用说什么,只需要看一眼,就会让弗兰克发抖。
但16岁时,弗兰克忍不住和继父狠狠打了一架,“这成了我生命的转折点”。
当时,继父和母亲一直在吵架,接连吵了快三个月。有一天,他们还打了起来。之后,继父出去喝酒了,回来时父子俩相遇。弗兰克盯着继父的眼睛问:“你们到底还想闹多久?”
听了这句话,继父勃然大怒,他咆哮着,伸出双手狠狠地掐住弗兰克的脖子。“我感觉到窒息,”弗兰克回忆说,“继父的体积是我的四倍,但求生的本能激发了我的力量,我拼命反抗。”
最后,继父被弗兰克打翻在地。倒地的那一刻,弗兰克看到,继父的眼神看起来迷茫而无助,“像是一个无助的小男孩”。
本来,弗兰克还想冲上去踢打继父,但这个眼神让他放弃了这个冲动。“那一瞬间,仿佛有一种谅解产生,”弗兰克说,“很多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涌进我脑海,他不是一直对我那么坏,我们还有过不少美好的回忆。我明白,他其实是一个好人,只是生活毒害了他。”
弗兰克伸手去拉继父,但继父拒绝了他,自己爬起来,一拳打在弗兰克的颧骨上。血流了下来,弗兰克没有还手,而继父也没有继续。
这种尊重并不是因为弗兰克的力量,而是弗兰克帮继父实现了愿望。弗兰克继父的父亲就是个“暴君”,而继父曾像弗兰克一样挨打,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反击。但弗
兰克反击了,继父钦佩他的勇气,他小时候也想过反击,只是一直不敢。
四个常见的家教“磨难”
弗兰克认为,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常出现以下四种错误,它们导致我们出现分裂状态,他称之为四个分离。
第一个分离:否定自然。譬如,有的女孩第一次出现月经时,有的母亲会告诉她,这是肮脏的。
第二个分离:否定自我。父母只想“塑造”孩子,而无视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和独立人格。
第三个分离:否定生命。不少父母在指责孩子时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还不如不生你出来”……
第四个分离:否定领导力。父母要孩子听话,做乖孩子,却忽视了他自身的意志,这一点在女性身上尤其明显,结果,多数孩子长大以后就丧失了领导力。
越逃避,阴影越重;越勇敢,阴影越轻
“你不能逃避事实,”他强调说,“你能做到的,就是从你自己开始,将你自己的苦难转化为你的催化剂。”
“重做自己的父母”,化解童年留下的磨难
这样做的目标是消除“内心的小孩”的被伤害感,并赋予他成人的力量,不仅要化解他自己的阴影,也要帮助他成为一个好父母,打断家族的恶性循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与内心中的小孩进行交流,改变我们这个成人与这个小孩的关系。我们不再斥责他无能、不再斥责他为什么缺乏与糟糕的父母对抗的勇气……而是理解并接受他。
在治疗中,弗兰克会向当事人强调:
1.我们有真实的小孩,我们自己也是小孩。我们会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自己孩子的头上。我们过度保护孩子,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需要保护;我们溺爱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溺爱;我们暴打孩子,是因为我们自己被暴打过……
2.孩子是孩子,成人是成人。我们经常忘记这个区别,急着让孩子长大,对他们提出本来只对成人提出的要求。
3.小孩依然像我们曾经的那样去看待世界。我们是孩子时,如果受过很深的伤害,我们会无法承受,而把它封闭起来并否定它的存在。但是,除非直面这次伤害并被化解,否则它会经常把我们拉到那种状态,让我们依然以那个时候的心态去看待世界。
4.小孩需要爱和支持,也需要坚定灵活的指导。健康正常的孩子需要有人告诉他“是”或者“不”,内心的小孩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内心的小孩没有得到过健康灵活的指导,我们就需要为他“重做父母”。我们自己来化解“内心的小孩”所受的伤害,告诉他“是”或“不”。
5.小孩希望和我们一起工作,他想控制我们,不要给他太多的责任。内心的小孩还带着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经验,希望尽可能地使用它们,我们既要接受他,也不能被他控制。
6.小孩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毁灭性的。深深地伤害一个孩子是一种毁灭性的行为,许多儿时被严重虐待的人,成年后经常会有自虐或虐待他人的行为。治疗需要很长时间,但一旦治愈,成人就获得了新生。一旦我们学会了“重做自己的父母”,我们就等于选择了一条更少毁灭性、更多创造性的道路。
7.学会原谅。当内心的小孩做出毁灭性行为时,要学会宽恕他,宽恕他就是宽恕自己,宽恕会使以前被禁锢的力量得到释放,并且会让内心的小孩与我们的关系更好、更牢固。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和谐。
8.原谅他人。不仅要原谅内心的小孩,也要原谅曾经制造错误的父母或他人。只有当和解产生之时,家庭的苦难才能真正变成我们的催化剂。
不过,这一点不能操之过急,一些受到严重虐待的孩子,他要学会的第一步是分清爱与恨。因为实施虐待的父母以“虐待就是爱”这种逻辑混淆了他的爱与恨,让他陷入情感的混乱。对于这样的孩子,他首先要学习恨,清楚地告诉自己,那些实施虐待的父母,并不爱自己。等做到这一步后,再慢慢学习谅解父母。
弗兰克说,他16岁将父亲打倒的那一瞬间就达成了对父亲的谅解,这个谅解对于他将阴影化为力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