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战斗中成长

(2023-05-04 10:04:28)

原创           在战斗中成长

——评中篇小说《簸箕兄弟》

中篇小说《簸箕兄弟》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皖东人民保家卫国的故事。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新四军深入敌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游击队,在隐蔽战线同志的配合下,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革命战士日夜成长,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讴歌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小说以明暗两个战场为线索,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日本侵略者占领江北禹县后,地下党员、商人黄仁杰,接受党的指示,打入敌人内部,担任商会会长,并组织热血青年,渗透进入伪军,秘密控制了保安队、税务警察等武装机构。地下工作者们巧妙与日寇周旋,了解敌情,传送情报,配合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不断巩固扩大敌后根据地,取得了反征粮、除汉奸、拔据点等辉煌战果。

纵观全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人物的价值取向,在对比中鞭挞了丑恶,歌颂了诸多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正面人物形象,給读者以启迪和教育。

日寇铁蹄践踏我们的家园,大敌当前。农民陈宝国在党的教育下,送子参加新四军,送另一个儿子打入伪军内部,以不同的方式投身抗战。

陈家以善于编织簸箕闻名四方,可是他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政党,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赶走日本强盗,才能翻身解放,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与此相反,恶霸地主却卑躬屈膝,卖身投靠侵略者,为虎作伥,祸害一方。当然,汉奸的结局,注定没有好下场。

文学作品具有认识价值。小说中的人和事,源于生活,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有真实的素材。例如本文中写日本鬼子修建四门炮楼,为便于据守,竟丧心病狂地炸毁烧毁附近二百多间民房,杀害无辜平民八人。这一笔血债,完全不是虚构。作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实地走访,表现了极为负责的创作态度。

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华儿女从未被吓到。本文的主人公编织簸箕的陈家兄弟,和战友们一起,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战斗,历经战火的洗礼,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胜利的凯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四军战士、游击队队长陈友杰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兄长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陈友亮咽下悲痛,沉着冷静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地掌握了县城日寇的布防图,并分化瓦解伪军,为新四军攻克禹县,全歼负隅顽抗的日寇,奠定了基础。

小说以禹县人民迎来解放,陈友亮从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毕业归来,投入新的工作为结尾,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地道本分的中国农民在党的培养下,成为革命战士的光荣历程,顺利地完成了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此外,全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如洪泽湖边的水乡禹县,易受水灾的陈家圩,善于编织各种竹器的陈家兄弟,“竹器内要算簸箕制作难度最大,工序复杂,技术含量高。技术一般的蔑匠根本做不出来;能把簸箕做得出来又很美观的蔑匠在竹匠行中手艺就是高超的了。特别是三角形的簸箕:对竹篾的厚、薄度的规格要求高;就是材料备好,形状也很难掌握,全凭蔑匠高超的技术来操作。簸箕做好后,要用毛竹条包边,专用的藤条扎边,簸箕口要用毛竹片再用细铁丝扎牢,最后要用毛竹上六道戗,最重要的也是最关健是上戗,如簸箕摄角戗不好,这只簸箕整个就是次品和废品

细节的真实,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上述描写,更容易让读者深入情境。当然,这篇小说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行文偏重于快捷,有的地方较为舒朗,因此表达的密度不够;在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心理刻画方面,过于简洁。其次,对于某些场景和片段的刻画,气氛烘托有待于加强。例如源于真实素材的汉奸大队长在征粮途中被新四军一枪击毙这样的情节,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此战,不仅震慑了鬼子汉奸,而且四乡八镇老百姓有口皆碑,广泛传颂新四军的神勇。

瑕不掩瑜,总体来看,这篇小说紧扣主题,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结合史料,结构严谨,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富有教育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原创归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