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后记之三沙僧练摊
(2022-10-11 09:17:46)
标签:
西游沙僧 |
分类: 说长道短 |
沙僧练摊
话说沙和尚在流沙河,每日为来往船只诵经祈安,不觉一年有余。忽一日,听得来往行人说起老猪当上了总经理,孙悟空走穴成为佛门首富,心下不免跋躇起来,心想,似我这等终日乞讨度日,何时是了?一来自己辛苦,二来失笑于人,同为西天取经回来之人,为何人家做得,我做不得?愤愤然收拾起随身细软,径到城下,寻了一个寓所住下,便苦心筹划起来。
其时正值太平盛世,百业俱兴,时人崇尚黄老,无为而治,国人能兴风兴风,能行雨行雨,举凡开工厂,办实业,贩珠宝,跑买卖,炒地皮,倒股票,无所不可。沙僧一想,这些都非我之所长,现如今正风行征文大赛之类,颇类我佛门化缘做道场的行径。况我老沙西天取经,一路上挑经担儿,与文化事业也算有关,此等事我若做起来,有他人难以取代之长处,不妨一试。但又一想,此等事又绝非是一个人能干得来的,还得有个帮衬才好,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要做此事,非他不可。于是径去蛇盘山鹰愁涧找白龙马商量,白龙马道,“办展览搞大赛,一要有发起由头,二要有名人效应,关键还是在做题目,还要善作广告,要会炒会托。”老沙一听,正合己意,便对白龙马道,“这题目吗,我己想好多时,早己有一个在这里了。就是龙。龙是国人崇拜的祥瑞之物,自古以龙的传人自命自居,你白龙马身份特殊,经历曲折,由你出面,更能赢得人们的感情。”于是,遂决定以“中国龙”为题,考虑到如今业余爱好者越来越多,有爱写的,有爱画的,有爱唱的,有爱跳的,有爱显摆的,有爱收藏的。索性就定名为“中国龙文化大赛”。凡是与龙有关的,都列入大赛范围。考虑到名人效应,凡大赛组织人员,都与龙有关。于是,特请龙性书家题字,属龙子龙孙之皇室宗族为评委,曾学了三年屠龙之技的朱评漫和他的老师支离益老先生为公证,白龙马亲为大赛组委会主任,曾在西天取经牵了一路白龙马的沙僧为秘书长。大赛分别设立长篇小说组,短篇小说组,中篇小说组,微型小说组,一句话小说组。散文组,美文组,精短散文组,小品文组,随笔组。古体诗组,今体诗组,长诗组,短诗组,一字诗组。国画组,油画组,板画组,简笔画组。书法有狼毫组,羊毫组,钢笔组,铅笔组,园珠笔组,竹片组,抹布头组等等计七七四十九项,九九八十一组。每组分设一二三等奖若干,优秀奖若干,凡获奖作品均发给证书和奖品。每件参赛作品须交报名费、赛务费若干,小传一篇。作品发表与否不限。每人只限参加一项,参赛作品一律由“龙展美术馆”收藏,发给收藏证。作品一律不返给本人等等。广告发出,当天便有作品有钱款收到。二人乐得眉开眼笔,一天天忙得不亦乐乎。顷刻间,便俨然己成富户,喜滋滋不啻作了神仙。于是,延期再延期,到止稿之日,清点帐目,大出望外。转眼间二人出入酒家,出行宝马,随身女秘,贴身保镖,名牌服装不离身,高档香烟不离口。本想就此住手,从此逍遥自在,忽一日,二人与小姐宴罢归来,望着那满屋子的各种稿件,心中忽然一动,觉得那其中还大有文章可作。于是把那来稿中,选出几个作了一二三等奖,买来廉价砚台一二,作为奖品,其余除了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字写得如蜘蛛爬的外,全作为优秀奖,花三五元印成证书一件,另收工本费邮寄费若干,款到即寄证书。在那绘画书法作品中,又选出一些略看得下眼的,装裱起来,私下又卖得一批,其余统统付之一炬。征文汇集成册,作者每人包销若干,稿酬以赠书形式支付,于是钱款又源源不断而来。一次大赛下来,二人着实捞了一大笔。之后,又陆续以唐僧西天取经某周年纪念,大藏经翻译某周年庆典,皇帝与师傅义结金兰某周年志禧为名,办了几次大展,所得愈丰。不过一看此道赚钱,世人竟相效仿,参赛人员亦渐渐悟出其中玄机,呼喊上当之声不绝,此业渐衰,于是,沙僧决定,适时转轨变型,另辟他径。
其时唐僧著述甚多,名声日甚,业余兼课,学生也多,桃李满天下。且与天子有亲,依附者拍马屁者也多。加之经历特殊,又是出过国的,知名度也高,早己成为佛界大腕,领导新潮流。此时的沙僧,钱正赚得上瘾,过去日进几文,稍得温饱便觉满足,此时日进千金亦觉怏怏。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觉得还得从师傅身上作文章,打主意。一日,趁着师傅高兴,对唐僧说,“佛教传入大唐己历多年,要使佛法光大,非得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不可,改则活,不改则死。”唐僧一惊,忙问道,“该怎么个改法?”沙僧道:“一是改革功课,要重新编写经书。二是改革法事,过去诵经做法事,都是少数人敲鼓击钟,气度狭小,今后作法事,要人手一件,口不停诵,手不停击,方显出佛法的恢宏博大。三是改革用度,和尚日常用品,袈裟,仍是一色的土布,寒碜,不与当今大唐盛世相谐,应一律改为纯毛,档次高了,又不失为自然之物,肯定会受信徒欢迎。再就是念珠,此乃佛门第一件法物,过去所用念珠,有大有小,有木有石,甚至还有用人骨做的,污秽不堪,不成体统。佛门乃人间第一净土,信佛又是人间第一圣洁之事,怎容得如此混乱?今后佛珠应一律用白玉做成,白乃取其洁,玉乃取其纯。”唐僧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不觉连连点头,但一想,又似觉不妥,“如此改法,岂不增加信徒负担?”沙僧一听,哈哈大笑,“师傅以为此时乃何时也,区区一点小钱算得了什么?况且人之信仰,不是用金钱可买,财物可夺的。没听说有的教徒辛苦一年,所得全都用于朝圣吗!且当今世上,正盛行一种风气,同是一种东西,价格低时反而没人问津,价格一提高,人们反倒争相抢购,这是为什么,是观念,是心理。佛家又岂能免俗?花费虽然多了一些,但自身提高了身价,外人看了也觉神圣,使贫者更添敬畏,富人更生羡慕,信徒更觉荣光。况且——”沙僧神秘一笑,“这件事对师傅更是妙不可言。”唐僧会意,点头称是。第二天,亲上金殿,请旨颁行。原打算此事让沙僧专办,怕引起非议,遂下令一月后由各地佛协会分头办理施行。沙僧因先得玄机,早己有所准备的,自然胜人一筹,抢先定下书号,独家出版发行。第一时间办起几家佛珠袈裟法事专用商店,批发零售。并事先向各家寺庙发出通知预定,送货上门,收取延伸服务费。一时间,买卖兴隆,财源茂盛。当然,出书少不了唐僧的高额稿酬,作生意也少不了唐僧的无股之利,至于想找猪、沙二人商议再去西天取经之事,早己忘得一干二净了。
一日,师徒四人再次相会,各叙别后情形,不禁相视而笑。唐僧口占一诀:钱不拜佛,佛却爱钱,钱不生佛,佛能生钱,发财有道,佛法无边。
前一篇:西游后记之二孙悟空走穴
后一篇:魔幻大布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