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远的乡愁
永远的乡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92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宋香具展(浙江省博物馆)

(2015-07-09 19:05:30)
标签:

佛学

        浙江省博物馆举办“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这个一定不能错过。
        这次的展品,来自多个博物馆。

http://s8/mw690/001DHbI2gy6THNSGslxd7&690

        唐代香具,还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最精彩啊!这里放上几件:
        唐代鎏金鸿雁纹壸门座五环银香炉:
http://s12/mw690/001DHbI2gy6THMUxYin1b&690

        围绕着如意形壸门的,是两只萌萌的凫雁:
http://s7/mw690/001DHbI2gy6THMX0vpc86&690

        特写:
http://s16/mw690/001DHbI2gy6THMYn49Vbf&690

        因为佛教讲究供香,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多件、套香具,大大小小的都有。

        这里的三件就格外小巧:
http://s16/mw690/001DHbI2gy6THN52iGHff&690

        香宝子虽小,工艺装饰却一丝不苟,细看,十分精彩:
http://s14/mw690/001DHbI2gy6THMZxGSFed&690
        翩然起舞的伎乐,从舞姿来看,很可能就是当时流行的胡旋舞或胡腾舞。

        盒盖上,除了珍珠地和卷草纹以外,还有翩跹的小鸟,这只大概是鸳鸯?
http://s5/mw690/001DHbI2gy6THN0wwuM14&690

        香宝子为盛放香料之用。
        另一件香宝子上,舞者同样动感十足。
http://s7/mw690/001DHbI2gy6THN1MQnk26&690

        两件法门寺出土的银香囊,嗯,一大一小体积很悬殊:
http://s7/mw690/001DHbI2gy6THNxUSKq86&690

       左边,唐代鎏金雀鸟纹镂孔银香囊:
http://s10/mw690/001DHbI2gy6THN7b0RH39&690
        香囊上有三角纹和环状鎏金。环圈上的花叶间,鹦鹉相对飞翔。

        香囊打开以后的样子。里面有三层机关活环。无论香囊被怎样移动(比如佩带于人体),最内层的小盏始终保持与地面的水平,所以,里面可以放心地燃上香,而不必担心火、灰外溢:

http://s5/mw690/001DHbI2gy6THN8UHcMa4&690
        唐人很爱用它,除了佩带于人体、悬挂于轿子上,还喜欢放在被子里,既能香被,又能暖被。好处多多。

        右边一件:唐代鎏金双蛾团花纹镂孔银香囊
http://s11/mw690/001DHbI2gy6THNzgWT00a&690

        这一件特别大,所以装饰可以看得更清楚,也更美。在圆形的鎏金空间里,装饰着一对蛾子:
http://s8/mw690/001DHbI2gy6THNAty7lc7&690

        这一点很有意思,唐代的工艺图案中很喜欢装饰飞蛾。虽然有些现代学者将它们命名为蝴蝶,但它们肚子大大的,一看就知道是蛾子,而不是蝴蝶。那么,唐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蛾子呢?
http://s12/mw690/001DHbI2gy6THNEfM5J4b&690

        香囊的上下两个半球可以从这里打开:
http://s8/mw690/001DHbI2gy6THNFcBFle7&690

        还有一处圆形鎏金里,装饰着丰满的花叶纹:
http://s6/mw690/001DHbI2gy6THNGjzA975&690

        唐代鎏金人物纹银香炉、香宝子:
http://s6/mw690/001DHbI2gy6THN9LIqx55&690

        这对香宝子就比前面那一对要大得多了。
        重点看其中一件,唐代的金银器就是细节丰富。
http://s16/mw690/001DHbI2gy6THNeaL27ef&690

        从上往下看,盒盖上,奔腾的狮子:
http://s16/mw690/001DHbI2gy6THNfg5Ur4f&690

        特写:
http://s7/mw690/001DHbI2gy6THNgjiKO26&690

        下面盒身上所对应的,是伯牙抚琴图:
http://s6/mw690/001DHbI2gy6THNhBFNb95&690

        再下方的足部,装饰着一对孔雀:
http://s16/mw690/001DHbI2gy6THNjtidFff&690

        从左边看香宝子,盒盖上,方才那只腾跃的狮子左边,是另外一只狮子,它正回过头来招唤同伴:
http://s1/mw690/001DHbI2gy6THNlviqA30&690

        它下面对应的图,是“金蛇吐珠”——这是馆方的说法;不知有没有具体讲一个传说故事?
http://s4/mw690/001DHbI2gy6THNmTalJ33&690

        它下面的足部,则装饰着凤鸟纹:
http://s7/mw690/001DHbI2gy6THNovDUie6&690

        从香宝子的右侧看,最上方,也是腾跃的狮纹,但形象又不同于前面的两只狮子。它也正回首招唤伙伴:
http://s8/mw690/001DHbI2gy6THNq65yT17&690

        盒身上的图,馆方说是“萧史吹箫”:
http://s12/mw690/001DHbI2gy6THNuIU7F5b&690

        下方足部图案是一对鹦鹉——唐人真的很爱鹦鹉,工艺装饰中经常见到它。
        又,香宝子最底部的装饰,似是起伏的荷叶,又似波浪,而有鲶鱼出没于波浪之间,真是有趣:
http://s2/mw690/001DHbI2gy6THNwv11Ta1&690
        可惜无法看到香宝子背部的图案,据说那是一幅“仙人对饮”图。

        而展出的宋代香具中,最吸引我的是这一件:
        北宋吉州窑绿釉莲瓣纹狻猊出香,安徽博物院藏:
http://s10/mw690/001DHbI2gy6THMN83s5e9&690

        狮子这种异域动物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纳入本土的神话体系——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子就是狻猊(狮子)。在佛教中,狮子是护法神,所以后来它的形象也逐渐被移至香具上,有的香炉整个儿做成狮子的形状,而大多数情况下,狮子则是作为盖钮出现。香会从它的口中袅袅升起:
http://s13/mw690/001DHbI2gy6THMNWoi03c&690

        这件香具的狮子造型做得非常活泼动人,其姿态如文献所说:“反视张口,用以出香”。
        来个360度的欣赏吧:
http://s5/mw690/001DHbI2gy6THMOIGnq54&690

        尾巴:
http://s5/mw690/001DHbI2gy6THMPAmRm94&690

http://s16/mw690/001DHbI2gy6THMQvg3d8f&690

        可以看到,明清时常见的狮子造型,在北宋时期的器物上已经具备了:狮子胸前系着铃铛,足下踏着绣球,绣球上还系着绦带。
http://s15/mw690/001DHbI2gy6THOgd7Hw3e&690

        唐宋时期的好东西,总能令人精神振奋,神思飞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