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世家”探源去来——走访欧阳氏祠堂

文/陆上堂
【原文提要】:沙溪村欧阳氏大宗祠是番禺派彪公系后裔的总祠堂。始祖彪公乃系江西庐陵的将相之家,世代书香门第,父亲欧阳绪,进士及第,御史大夫。祖上欧阳頠任广州刺史,欧阳盛为交州刺史,唐僖宗封祖彪公为广州刺史,并赐免死铁牌、‘累世刺史’金*牌一块。
(本会讯):10月12日,应广州市欧阳氏宗亲会秘书*长欧阳汝波邀请和安排,我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陆上堂,与氏族文化研究专家龙锦伦先生以及秘书处的部分成员走访了有“刺史世家”之称的白云区江高镇、花都区花山镇和花东镇的部分欧阳氏宗祠。
上午十点,我们一行人到达白云区江高镇沙溪村。
沙溪村位于白云区江高镇西边,毗邻广清高速公路出口,南临大田村,西靠巴江河。据广州市档案馆史料记载,沙溪村建村于公元890年,至今已有1124年历史,是江高镇至古老的村庄,因于历史的久远沉淀,沙溪也就成为旧时禹北地区商贸文化发源地。
据欧阳氏族谱载,该族入粤始祖欧阳彪于唐乾符三年(876)任广州刺史,从江西庐陵落户广州番禺,十三传欧阳歘迁居番禺沙蚬(现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沙溪村)。
在欧阳氏大宗祠门口,等候多时的欧阳汝波秘书*长和欧阳效冲两人打开大宗祠厚重的实木大门,带我们进入祠堂参观。
欧阳氏大宗祠始建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迄今已有二百二十年。期间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建,原祠建筑辉煌,美仑美奂。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宗祠损毁严重。公元一九九五年,大宗祠屋顶重修和油漆翻新。二零一二年再次重修,到二零一五年完成了祖先牌楼、神台修葺、重装中堂屏风以及风水塘修建、祠堂广场扩建等一系列修建工程。
沙溪欧阳氏大宗祠沿袭岭南祠堂建筑风格,门前广场宽阔,广场对开是一口宽阔的长方形风水池塘。祠堂广三路三开间三进深布局,砖木石结构,中路为门堂、享堂和寝堂,中间由两天井间隔,两边廊庑连接上下厅堂,厅堂前两边均有子孙门通向左右青云巷。
祠堂均为花岗岩*石基,青砖砌墙,灰碌筒瓦剪边,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大门为花岗岩*石门框,实木黑漆双*开大门,大门上彩绘一对威严的门*神。门堂前后退扇载为穿斗木梁架,大门两侧花岗岩*石基雕刻有草纹图案,石台基两边立雕刻条纹方形石柱,三层碟式方形图纹柱础,石柱分别承托起两边虾公梁和前木架退扇载,虾公梁上由一对栩栩而生的石狮子和雕花柁墩承托起通花木檐板。
穿过石板铺砌的天井,上六级踏脚麻石台阶进入享堂。享堂前面分别筑有雕花石基栏板。享堂为三开间,两条方形石金柱和四条粗圆实木副金柱,穿斗式木架抬梁,进深三间。享堂正方为六扇雕花木屏风,屏风两边开有廊门,穿过廊门进入廊庑和宽阔麻石天井,从天井两边廊庑进入寝堂。在寝堂明间的神龛上方,悬挂着“務本堂”三个大字的匾额。神龛内供奉着欧阳氏始祖彪公以及历代祖先神位。
“沙溪村欧阳氏大宗祠是番禺派彪公系后裔的总祠堂,”欧阳汝波秘书*长介绍说:“说到我祖彪公,乃系江西庐陵的将相之家,世代书香门第,父亲欧阳绪,进士及第,御史大夫。祖上欧阳頠任广州刺史,欧阳盛为交州刺史,唐僖宗封我祖彪公为广州刺史,并赐免死铁牌、‘累世刺史’金*牌一块,相传到清朝,匾额原本悬挂在沙溪大宗祠,可惜现在全都遗失。”
这就是历史吧。为了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上天总会给人留下些许的遗憾。
参观完欧阳氏大宗祠,欧阳秘书*长带我们赶往江高镇小塘村参观欧阳氏宗祠。
小塘村“立本堂”欧阳氏宗祠坐落在小塘北路。负责接待的欧阳汝生先生打开祠堂大门引导我们入祠堂参观。
欧阳氏宗祠是砖木石结构,采用广三路两进大开间形建,花岗岩*石脚,青砖墙到顶,锅耳封火山墙,硬山顶瓷雕博古脊。祠堂上下厅中间是宽阔的天井,天井为花岗岩条石铺砌而成,左右两边是廊庑,连接上下厅。门堂正中立有屏风,屏风上绘了六幅花鸟鱼蟹等各种吉祥图案,枋额为“衣锦还乡”图。
欧阳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七年,光绪十一年落成,至今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宗祠于2006年重修。欧阳氏宗祠的一大特点是:整座祠堂壁画和各种题字特别的多,文化意味浓郁。在“立本堂”牌匾的下面,设有实木神龛,上面供奉着迁居小塘村的英公祖、福公祖支系的列祖列宗考妣神位。
随后,我们参观了旺祖欧阳公祠。
欧阳氏是一个古老姓氏,得氏有二千三百多年,其后嗣藩衍昌盛,代有显赫。汉有千乘和伯,晋有南皮坚石,唐有渤海信本,宋有庐陵六一。及至元、明、清辅政为官者数不胜数。
入粤始祖欧阳彪公始为安福令,后升广州刺史,历十三世至欻祖居沙溪,生五子,依次分别是:英、雄、通、达、远。长子英徙居小塘,生二子福、旺。福居西南桥头,旺居向北,遂子孙兴盛。
旺祖公祠始建于清朝,光绪癸未年重建,历今一百三十余载。上世纪七十年代,公祠遭毁,本世纪初由欧阳泽平宗亲发起族人复兴重建,其功德厥伟。
从旺祖公祠出来,我们在泽平先生引*领下,前往位于珠江村江夏欧阳氏宗祠。该祠因年久失修,祠内已经坍塌,变成危房。
据欧阳泽平先生反映,江夏欧阳氏宗祠是欧阳彪派下的宗祠,有一百多年历史,因族人长期疏于管理,导致现在破烂不堪。
陆上堂秘书*长认为,宗祠是族人灵魂归依的地方,是族人慎终追远的地方,是凝聚族人的地方,族人没了宗祠就等于一个家族没了根,根不存枝叶何以繁茂?族人灵魂归于何处?他觉得有必要重兴虬祖公祠。
欧阳汝波秘书*长认同重兴祖祠观点,表示会跟族人商议想办法重兴古祠。
面对颓废的祠堂,大家商议复兴对策
下午午餐后,我们一行人赶往花都华东镇和花山镇,走访位于五星村的斯敬堂欧阳氏宗祠、永明村的欧阳氏宗祠。
永明村欧阳氏祠堂
五星村斯敬堂欧阳氏宗祠
我们到了花东镇高溪村田心庄。
田心庄是高溪村的一个自然村,俗称“欧阳庄”,为欧阳氏一族单姓村庄。
“欧阳庄”是一个古村落,村庄坐北朝南,布局整齐划一、一条条巷陌呈线状放射,甚是大气。
田心村欧阳庄开村始祖是欧阳尚珠。
欧阳尚珠原本住在广州北郊沙蚬(现白云区江高镇沙溪村),后为寻求发展出路,迁到花县城。又于清嘉庆三年(1798)迁此立村。欧阳氏在此繁衍生息218年,传十一代,发展到现在600多人。
欧阳氏虽然是为官入粤,但也历经家世浮沉。传至欧阳尚珠时,家道已经衰败,沦落到靠收买破烂维持家计,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收买佬”。这回做“收买佬”可算是否ji泰来,后来因为“收破烂”收到三车(鸡公车)废铁(其实是金银)而意外得财,自此娶妻成家立室,买田置地富甲一方。
在这些祠堂中排在中间的是供奉开村始祖尚珠公的“抱朴堂”献堂家塾。献堂家塾虽然不是祠堂,但它确确实实又是祠堂。不叫祠堂,那是因为当时清朝政*府对民间祠堂的规限,在此不再表述。
献堂家塾于立村时建造,1997年曾重修。广三路三进间,总面宽12.7米,总进深29米,悬山顶,灰塑龙船脊,灰碌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红砖铺地。头门明间设有仪门,次间青砖砌墙,靠后开拱门。中堂设4根硬木金柱,后金柱间设有8扇屏门,上挂“抱璞堂”牌匾,次间在檐口处砌青砖墙,饰有花窗。寝堂的明间设神龛一座,供奉该村欧阳氏历代祖先神位。
抱朴堂精美的建筑装饰工艺值得欣赏。从门楣、檐口、屋脊、墀头、滴水、封檐板、灰塑、木雕、砖雕、石雕、壁画等都装饰了金鱼、鳌鱼、蝠鼠、莲花、葡萄、葫芦、南瓜、暗八仙等吉祥图案,式样丰富多彩,工艺异常精美,堪称一门杰作。
欧阳尚珠娶妻卢氏,生有俞福、俞禄、俞寿、俞荣、俞华、俞富、俞贵、俞全八子,享有“九代不扶犁耙”的财富,有丁又有财,实现了“福、禄、寿、荣、华、富、贵、全”的起名用意。如今欧阳庄一字排开的祠堂也是按照八个儿子“福、禄、寿、荣、华、富、贵、全”分房头命名。
欧阳汝波秘书*长开着玩笑对我们说:“以前,每次组织大家来拜祭‘抱朴堂’时,那些耍懒的都不愿意来。后来,我对大家说,‘要想福禄寿荣华富贵全’的,就报名跟我去拜祖公!’嘿,这一鼓动,果然真奏效。本来说好没空来的,结果都过来拜祭来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