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学打了家长该怎么办?
本报记者 李国栋
如今,每个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这些攥在手心里怕碎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的小宝贝,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发生打闹在所难免,如果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打了,做为家长该怎么办?家长们对此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见解,各有对策,有的主张以牙还牙,要学会还手;有的主张忍耐求和,打不过就躲开;有的家长则是既不主张还手打人,也不主张忍气吞声,而是要求过错方,一定要赔礼道歉,并说明打人的理由。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孩子被同学打呢?
以牙还牙型:孩子被打后一定要还手
家住海甸岛的刘女士说,她儿子在海口市第九小学读三年级,开学后,儿子经常被班上的一位同学张扬(化名)欺负,事后她打电话向老师反映,她和老师都找过张扬妈妈,他妈妈听了又是赔礼又是道歉。然而,第二天,张扬竟冲儿子说:找他妈妈也没用!几天后,儿子浑身沾满灰尘的回到家,眼睛红红的。她忙问儿子怎么了?儿子说张扬又打他了。
儿子委屈地哭诉:张扬太欺负人了。他自恃学过胎拳道,腿脚特别灵活,经常打班上的同学,许多同学都躲着他,老师也教育过他好多次,但他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刘女士拉着儿子的手说:“既然老师教育过没效,下次他再欺负你,你首先警告他,如果他不听,就和他彻底对打一次,有多大本事就用多大本事?”儿子点点头:“我能打过他,但我有点怕,他学过胎拳道。”刘女士说:“不要怕,谁都怕不要命的,告诉他你就是不要命的。你只要把他打败,一切有妈妈。”
过了几天,孩子又满身沾满灰尘的回来。儿子说:“妈妈,我又和张扬打架了”。她叫儿子去洗澡换衣服。因为她从儿子高兴地眼神中得知,儿子胜利了。这之后,张扬再也没敢欺负过儿子,见了儿子还主动打招呼,再后来两人又成为好朋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后,很多家长都主张以牙还牙,被打后一定要还手。秀英的一位家长教育女儿:“不要欺负别人,但如果被别人欺负了就一定要还手,而且出手更重些,决不能手软!因为社会就是这样,人善被人欺。”相当多的家长赞同这种做法,认为孩子只有懂得还手才能保护自己,自己强大了才不会被人欺负。
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宁愿自己的孩子是欺负人家的对象,也不愿意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一旦自己的孩子被打,他们不会接受对方家长的赔礼道歉,只要自己的孩子打回来就行了,即使自己的孩子将对方打伤了也没有关系。
忍耐求和型:打不过就离得远一些
家住府城的杜女士说,她的女儿甜甜聪明伶俐,在府城二小读一年级,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子也最小。女儿很乖巧,温顺地像只小羊羔,平时说话都是轻声细语,从不会打架,也不懂得保护自己。为此,女儿经常被班里一个很霸道的男孩子欺负,看到女儿被人打,做妈妈的很是心疼。她曾教女儿还手打对方,但女儿说:“他第一次打我,我也还手了,可是他出手更重了,打得更疼了。”
她听了女儿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女儿已有分辨能力,也尽力还手了,但面对强大的男孩子,女儿如果继续打下去,会更加吃亏。为此,她教育女儿:“以后离那个男孩子远一些,不要同他讲话,更不要与他玩。记住一句话,好歹不理他。”女儿点点头。之后,女儿对那个男孩子是敬而远之,几次那个男孩子主动与女儿讲话,女儿都不搭理他,慢慢地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她相信女儿一定会比随意打人的孩子有出息。
可见,孩子在学校被打,有时以牙还牙并不一定行得通。面对强大的对方,孩子确实已尽力了,但还是打不过对方,此时倒不如选择先躲开,忍耐求和。
采访中,有不少家长对此表示认同:如果自己的孩子很弱小,稍微吃一点亏没有关系。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宠着,适当地挨点打受点挫折并非坏事。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只有受过欺负的人,才能学会不受欺负的本领。
府城的张女士表示,儿时,她就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打又打不过,只好躲着对方。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发愤学习,发誓将来要当警察,专门抓打架斗殴的坏人。后来,她竟然如愿以偿考上了警校,成了一名优秀的警察。她风趣地说,多亏了小时候挨打,要不她人生还真没有目标。
据理力争型:一定要错的一方道歉
黄女士是海口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她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豆豆,今年6岁,在海口第十一小学读一年级。豆豆为人善良,胆小,平常从不会与人吵闹。上个周二下午放学,她接儿子回家时,发现儿子手背上红红的,还有牙齿印,眼睛通红,好像刚刚哭过。她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哭着说:“下课后,我不小心撞到邻桌的一女同学,这位女同学便恨恨地咬了他一口。”她听后真是哭笑不得,儿子怎么连一个女孩子都打不过,竟然被女孩子咬伤。她马上给老师打电话了解情况,老师表示儿子反映的情况属实,已经向那个女孩子的家长反映过此事了。她要求女孩子及其家长一定要当面向儿子道歉。
回家后,她问儿子:“那个女孩子打你对吗?”儿子说不对。她告诉儿子:“豆豆是个好孩子,欺负别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以后离那个咬人的女孩子远点,不要跟她玩。如果下次她再咬你,你就用力把她推开,要学会保护自己。”儿子的头像拨浪鼓一样点头应着。第二天一大早,她又来到学校,要求老师处理此事,在她的一再要求下,打儿子的女孩子及家长当面向儿子道了歉。不知是否碍于面子,这之后那个女孩子再也没有咬过儿子,其它的同学也不再欺负儿子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也有部分家长像黄女士这样处理孩子被打。这部分家长表现非常理性,他们既不主张孩子还手打人,也不主张孩子忍气吞声,而是在孩子被打后,一定要对方道歉,并说明打人的理由,这部分家长被称为据理力争型。
一些家长表示,假如是自己的孩子错了,即使被打了也应该向对方道歉;假如对方错了,那就一定要让对方认错,赔礼道歉。同时要表扬孩子没有打人,是个好孩子,但要学会保护自已。海口的关女士表示,孩子打人本来就不对,如果再教孩子去打人,这样以怨报怨,怨怨相报何时了。毕竟现在是法制社会,谁打伤谁都要承担责任。
从事多年儿童心理研究及教育工作的陈康老师认为:孩子被打以后,首先不应该责怪自己的孩子怎么不懂得还手,或者是对方孩子怎么不讲道理,而应该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孩子被打该如何处理,要因人而异,一味教育孩子还手或是忍气吞声都是不正确的,家长只有做好与老师及打人孩子家长的衔接工作,共同想办法来对付孩子的这种行为,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他还提供了几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首先要告诉老师、告诉打人孩子的家长。其次要提醒孩子挨打后不要哭,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担心孩子,他会有办法的。)如果孩子的办法不凑效,孩子再次被打,告诉孩子怒目相视或以拳相对,然后暂时避让。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对于孩子之间的“恩怨”,家长尽量不要直接参与,让同龄的孩子“互打”,也许能磨合成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