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诺而不捐”曝光是时候了

(2009-04-27 23:01:06)
标签:

慈善事业

虚温

空头支票

慈善文化

瘟疫

中国

杂谈

25日上午,“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仪式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与前几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不同,今年最受关注的是半个月前,主办方曾高调表示要公布捐赠不兑现的企业名单,但最终主办方并未公布。( 425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未公布诺而不捐企业名单,众说纷纭,有人说,此举是对大多数热心慈善事业企业的一种尊重,一种爱护,充分体现了慈善本身的宽容和大度;有人说,危机之下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导致的“诺而不捐”,要网开一面;也有人说,有的企业功利心作祟把慈善当秀场此举可让失信者受到公众和舆论的谴责。

综合前两种观点,如果将黑名单公布,就会势必会使企业,特别是那些对心有余力不足的企业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打击。其实,这样的说法毫无道理的,你企业能捐多少,心里十分清楚,你企业实际只能捐100万元,如果硬要“捐”500万元,并开出了400万元的“空头支票”。如此,“热情”虽然多了4倍,但这样的“热情”只能累积成“虚温”,长此以往,会形成很大的慈善“瘟疫”。

事实正如此,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的6亿元募捐款,有一半没到;2008年的冰冻灾害,湖北省民政厅在接受的1.06亿元捐款中,近三分之一承诺捐赠没有实现,捐赠成为了空头支票;汶川大地震之后,也出现了企业 “诺捐”迟迟不到位的情况,甚至有的其向媒体和社会公开的捐赠数额不符,且差距悬殊。

从中看到,“诺而不捐”这种慈善“瘟疫”形成由来已久,甚至已成为一些企业捐赠的潜规则。肯定地说,此恶果是公众长期以来一直对其报以宽容态度所酿成的,并形成了恶性循环,要不然, 10多年来不会有这么多,而且差额巨大 “诺而不捐” 的企业?如果还长期如此下去,对整个捐赠的慈善事业百害而无一益。

所以,对诺而不捐的企业曝光是时候了。唯有如此,才能打断一些企业借上演捐赠秀,免费挣名声作宣传的念头,才能对诚实捐赠企业有了良好的交待,才能打造良好的慈善文化秩序,让慈善事业回归本意。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