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异国育儿理念育儿理念沟通育儿 |
分类: 育儿感悟 |
有时不同的育儿理念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有时却更倾向于个人的性格和背景。对我来说,后者更琐碎,更让人不容易适应理解和接受。
在皮皮游乐场,纯儿遇到了一位小姑娘,两个人很快就投机地疯玩在了一起。因为第一次见面和玩得投入,纯儿还没进入状态叫她的名字,就叫她 tjej(女孩)。
那个女孩的妈妈走到纯儿面前:”快停止叫她女孩,我不想让你这么叫,叫她的名字…
”
对她不先和我沟通,生硬地直接教训孩子,我比较反感,第一个反应是纯儿会不会被吓着。看着小家伙光顾着玩一点也不在意,我也没说什么,可对她的育儿理念不敢苟同。
第一次见面正确称呼别人的名字,当然是社交的必备能力和教养。但是在游乐场孩子们遇到很多玩伴,小点的玩了好一阵连名字都彼此不知道也纯属正常。对不到4岁的孩子要求不到10分钟就表现出成人的社交技巧,我觉着矫情。况且这位先不客气地教训孩子,然后再问她的名字,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水平,无法让人心服口服。
如果是20多岁的时候,估计会呛她几句。现在懒得计较,就想把纯儿支到别的地方, 可是该同学非要和这位小姑娘玩, 也意识到这位妈妈想把女儿带走, 听见小姑娘清楚地对她妈说,就要和纯儿玩。如果不是必须接触, 对这样的人,我一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结果两位小朋友玩得情投意合,旁边两位老妈奉陪,话不投机半句多,讽刺的场面。
觉着还是换纯爸比较好,就对发完短信的他说, 那位好像对女儿不太满意,你们本国人之间容易交流些, 过去看看。一会儿,就见纯爸帮她保护孩子,两人有说有笑地沟通没问题。
晚上,纯儿睡了。 我问他爸对事情的看法,他也觉着这位妈妈过分敏感,提出和孩子年龄不相称的要求,而且不了解孩子,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沟通。还说这位一开始就向他抱怨,对纯儿向她女儿发号施令表示不满。事实上,只是纯儿热心帮助和小朋友们玩的一些正常建议,她女儿又小了1岁,有时难免被大点的孩子领导,结果又被她小题大做,认为女儿被剥夺了自己决定的权利。
对这样的人,懒得费精力,纯爸知道这是我经常的处世风格。这样,你减少了交朋友的机会,他很直率地说,如果再把女儿带走,你就让她就失去了交朋友的机会。说实话,对如此的朋友,我兴趣不大,但他的后半句话有道理,总不能因为我的好恶和回避冲突,局限了孩子的活动天地。
真正的文化差异,一般有理有章可循,但对比较矫情的人,容易让人先产生抵触,不愿意合作沟通的念头,我就先想以回避了事。纯爸受到她的无理指责,但一直引导女儿叫那位小姑娘的名字,宝贝,记住那位小姑娘叫什么名字了吗,叫她名字好吗…. 虽然那位妈妈的要求和提出的方式让人反感,但对社交礼仪的恰当引导受益孩子。在比较反感的时候,找出对方的合理之处,改进自己,是我必须修练的地方。现在更是这样,为了纯儿将来能有处理冲突的勇气和技巧。
问纯爸对那位当着我面教训纯儿能否接受,他问语气是什么样的。我说基本心平气和,是大人之间的说话方式,措辞对孩子比较生硬。他说要取决于的孩子反应。 如果被伤害了,要告诉孩子这位阿姨过于敏感,说话方式有问题,爸妈会和她沟通的,这一点我们一致。
几周后,在游泳馆又遇到了这位妈妈,她是对孩子保护寸步不离,不想摔出一点青斑的人,女儿打秋千只有别的孩子一半高。上次纯爸就建议她适当放手,过度保护对孩子独立不利。这位妈妈体重严重超重,又不能和站在孩子的角度合理沟通, 想想她可能也不容易,纯爸对她仁至义尽了。
这次,两个小朋友一见如故,尽情嬉水。如果不是纯爸,换成我,恐怕又要和她话不投机了。我俩虽然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但对这件事的处理主要是性格不同,导致结果不同。性格决定命运,不管在哪国都是基本一样的。
PS
周3小朋友假期结束,又上幼儿园了,我多了一些自己的时间,尽量让博客正常起来。这段回复和回访不周的地方,请朋友们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