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校医保健中心早教瑞典杂谈 |
分类: 育儿感悟 |
感谢亲的信任,让我写一点瑞典的育儿观和方法。其实写这个话题需要对两国情况相当的了解。自从怀了心纯,已经快3年没回去,对国内最新的教育方式没有直接的接触,育儿专家的理论拜读的也不多。在这儿也是怀妞的时侯才开始看一些瑞典文的书和杂志。所以只能写一点表面的东西,就算抛出了一块砖吧,但愿这块毛坯砖能引出亲们的玉来。
第一次感觉到教育观的差异源于和老公的一次对话。当时正是准妈妈的时候,看着一天天隆起的肚子,经常幸福地憧憬宝宝的未来,说:”长大让女儿当医生吧,最好中医。”老公说了句: ”这要看她将来是否愿意。”本来无意的一次闲聊,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提醒了我--从医一直是心纯外公对我的希望,因为晕血而无法实现,现在又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而忽略了是否也是她自己的愿望。在瑞典好多人因兴趣而择业,我的一个同事放弃了工作了7年的好职位,改行攻读英语教师,理由是时间太久,该换行业了。这里只有读书高的观念不是很盛行,社会等级差别不很明显。国内并不看好的一些行业,有些人也会因为兴趣选择,报酬也合理。上大学并不一定是孩子们最好的出路,家长们也不会以为孩子落榜而失望叹息。孩子的人生让他们自己走,父母给他们的只是各种尝试的机会,必要时候适当的指点,而不是为了让他们实现我们没有实现的梦想。
早教班。我们住在南部8万人口的省会城市,这里几乎没有盈利性的早教班,图书馆有一些免费的儿歌,故事班。另外一些班也是每次象征性地收费10到20克朗。
幼儿园和学校。宝宝一岁可以开始上幼儿园,大概1个工作人员照顾4个孩子。心纯现在还没开始,如果条件允许,我想尽可能地多带她。一部分学校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对这种学校我很感兴趣,有意让心纯将来尝试,也许能更好发现和发展孩子们的潜能,希望将来妞也喜欢。
假期。孩子们几乎没有作业,也没有各种课外班,如果喜欢每天可以在游泳池和海滩整天疯玩,家长们决不会问假期作业写完了没有?
家长和老师。心纯的堂姐上3年级了,她爸妈从没和我们谈过学习成绩问题,其他我认识的父母也是。大人们在一起说到无所不及的事,孩子们的学习不是热门话题。以前我在成人学校学瑞典的时候,老师解答问题时总是蹲下和我同一个高度。以前4年的师范教育我从没有学到这一点,5 年高校的任教都是站着和学生说话。现在也开始学着蹲下解答问题,也蹲下和女儿说话。
老一辈们。好多老人愿意帮助照顾孩子,但是很少象我们住在一起提供24小时的帮助,也很少影响教育孩子的方式。心纯奶奶几乎很少对我们说应该这样那样,一般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拿主意。
儿童保健中心。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出生到6岁都有自己的儿科护士,18岁前一切医疗免费。每次到保健中心,都能听到Lisa自如地叫每个孩子的名字,她工作了10年能记这么多孩子的名字,真地很佩服她。
打孩子。瑞典在31年前开始首先立法禁止体罚儿童。孩子在家受到虐待可以打相关的电话寻求帮助。如果孩子和家庭有暂时解决不了的矛盾,可以到负责人的家每周若干小时,换一下环境,我曾经接触到一个14岁的姑娘经常到一个朋友家换环境。
早熟独立的孩子们。瑞典的一部分女孩14,15 岁开始有男朋友。对此家长们能坦然处之--看到14 岁热恋的女儿和男朋友,老公的表姐神态自若,也算给了我将来心理准备。与其怕家长反对暗中进行,还不如开始就让老妈知道个明白。少年们可以在校医那里得到避孕药具,校医可以为他们保密,没必要告诉家长。
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受到社会环境和各种因素太多的影响。瑞典的社会环境比较自由宽容,民风比较纯厚。其实任何的育儿观都有利弊。心纯妈也不用分析比较,相信亲们必定心明眼亮,自有主意,去其糟粕。
两节假期,电脑又一周不能写中文,现在又能写了,真高兴。

妞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坚定地走出家门。难道又象妈妈那样远走他乡?
发表于《启蒙》2010.10.请勿转载,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