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丑陋
(2015-05-04 21:19:46)
标签:
情感 |
最近重读资治通鉴和史记,由于视力下降厉害,读起来很费眼力,但是挡不住强烈的读书欲。
读到齐太公世家,讲到姜太公碰到周文王这一段。一般的说法是姜太公在渭水钓鱼,而且鱼钩是直的,显然太公不是想钓鱼是想钓人了。有句著名的歇后语就是讲这个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司马迁还是谨慎的,在书里讲了几种周文王和姜太公见面的可能性。
但是文学把这一场景高度艺术化了:姜太公是那么的风骨凛然,文王是如此的思贤若渴,君臣的见面是如此的如诗如画。
这个场景曾经误导过曾经年轻的我,我那是很矜持,很自我甚至有点傲骨。但当我出去闯荡的时候,才发觉这些曾经让我自以为高洁的东西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孔子说的太对了:不要怕不被人知道,怕的是不了解别人。
圣人如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是受尽苦难,曾经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而圣人几乎承认了自己的形象,这是多么深刻的例子。
所以我相信孔子的真实,绝不相信太公直钓。这太矫情,对于兵法师祖姜太公来说,简直是划了人家脸上一刀。也把文王的智商和情商贬低了,这文学手法,看似抬高了两位圣人,实际上是在贬低我们的先圣。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收获都有自己的艰辛。爱情也是如此,不去浇灌,爱情不可能开花。
你所拥有的是你的自信你的志气你的勇力。还有,为了机会你必须做好准备,耐心等待,然后狼一样精准出击。太公就是一匹神狼。按他的才能,商纣王不可能不用他,但是他归属了周文王。
文学作品往往误人子弟。连高深谨慎的历史经典,都有很多的误区。很多人读历史以为自己见识渊博,于是喜欢夸夸其谈。其实读多了,只是让人学会怀疑和思考,别的都不重要。
文学,如果夸夸其谈,没有真情实感和智慧,那是有害的。人也一样。
所以以前很多人出名,却被冠以文学大家的光环,其实这些人是以政治家或者其他身份出名的。文学之士,往往浮薄难当大任。
但,当得起大任的文学之士,往往就是国士。
爱深沉,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