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在教女儿背诵千字文的时候,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句子。这样深刻优美的文字,一下子就烙在我心里。我是多么的爱我的兄弟姊妹,他们就是我的呼吸就是我的根。同气孔怀真的说到我的心窝里了。
我爷爷那一辈,很穷,本家老一辈的看到我父亲勤勉优秀,于是就凑钱把他送到县里的中学上学,而且还是顶替本家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生病去世了,于是我的父亲上学的时候用的还是另一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直到去世都没有改。
父亲大人在校勤奋至极,为了不影响别人也怕被发现开夜车,经常把煤油灯绑在课桌底下看书直到深夜,但有一次还是被省里来的督学发现了。督学看到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居然一个人挑灯夜读,大加赞赏之余给父亲除了一副对联:问小子何时创造世界。父亲答:望垫民早日脱离苦灾。督学更加激赏父亲那时候小小年纪居然拥有如此情怀。
由于家里太穷,父亲后来在乡里教书,早早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据母亲讲,奶奶去世得早,因为穷,爷爷一直没能续娶。到了叔叔成人那时,因为父亲的努力家里开始有了起色,于是开始同时给爷爷和叔叔张罗亲事,后来爷爷和叔叔都是在一年之内成的亲。
父亲和叔叔关系绝好。
后来,我家里因为兄弟姊妹太多负担太重,而叔叔上班之后条件大为改善,于是叔叔转而大力扶持我家。其实叔叔家里并不富裕,他退休的时候还欠钱。
我从小就亲眼看到叔叔支持二姐二哥上完中学;支持我读了一年的中学;亲眼看到大哥每当重病躺在医院没钱不能出院的时候,叔叔总是及时出现帮我们渡过难关。
七十年代末是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叔叔看到二哥已经长大,就有意培养他以支撑家庭。他把二哥送到县中学读高中,读完回来教书,这样家里就有了一份收入。二哥在外长了一些见识,然后全力支持我读初中高中乃至上大学。这在当地曾经传为佳话。
虽然二哥后来有些颓废,但是他年轻时还是很上进的。
父母亲很早去世,于是我就格外的爱护我的活着的亲人。我在外面奔波的时候,总想到只要哪天我要是发达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他们的。每次回家(我虽然成了家,但是我经常把有亲人的地方也称为家),只要我兜里有钱,只要我能办到的事,我一定会尽力去办。记得九七年春节回家,我把带回去的不少的钱都给他们了,连回来的车费都没有了,我是恨不能把心都掏出来的。
现在,叔叔和叔娘大人也都去世,每年我回去一定恭恭敬敬在两位老人坟前磕头,感谢二老生前对我们的照顾,也是因为思念他们去看望他们。虽然他们长眠在那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但是我分明听得见他们的笑语和呼吸。
我的侄儿,我送他读了大学,现在已经工作了,干得还不错。他对我太好了,连他那一帮铁哥们儿也特别喜欢和尊敬我。
我的大哥去世了,侄女儿已经读初二,我下学期把她接到重庆,准备亲自培养她,一定不会让兄长在地下担心。
我们的下一代几个孩子,很团结。侄儿是他们的老大,女儿是在侄儿脖子上长大的(她小的时候只骑在哥哥的脖子上,换人不干)。侄儿还主动每月给大哥的女儿寄钱,供她学费。我的外甥,和侄儿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岂止一般。
叔叔叔娘是我们的恩人,更是亲人。
叔叔叔娘有三个后人,条件还可以。每次回去基本都要聚一下,那是亲情在召唤,那也是叔叔叔娘的至亲啊。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当前政府在号召讲究家风,我想,兄弟姊妹团结,也许是不错的家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