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读得有些累了
(2012-03-29 08:25:17)
标签:
杂谈 |
我大学毕业之前,没有认真的读过经典书籍。偶尔翻一翻唐诗宋词,都是为了强说新愁的少年情怀。
我中学时代刻苦读过书,那都是课本。虽然在毕业的时候已经痛感这种狭窄而撕掉书本转而开始背诵英语字典和成语词典,但是随着考上大学压力陡减,于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开始慢慢离我远去。
我的字也开始在大学时代写得松垮无力了。
高二的时候我开始练习庞中华的钢笔字帖。那是真下了一番苦功:一开始用纸蒙着写,后来是临写,到后来基本成体。这个进步是神速的,如同我的学习成绩。记得刚分科的时候,班里有个哥们写毛笔字很牛,我在旁边看,还被另一哥们讽刺:看什么看,你能写出来吗。
但是半年之后,我这同学看到我写的字就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上了大学,除了偶尔挥洒几笔,但是由于不再勤练基本功,所以基本没有长进。
我的大学时代由于没有人指点,实际上是荒废了。虽然我自己认为我们那批同学里面底子比我好的没几个。但是男人需要进步,不然底子再好,走下坡路,一走走几十年,哪里够啊。
然而,我骨子里面还是喜欢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虽然现在喜欢讲英雄不问出处的论调。我一度以为,学校里面就该好好读书,出了校门就不能读了。
后来,当我辗转江湖,在心灵安静之际,手捧书本,没料到远比在校园的时候读书还要美妙。
随着年龄经历阅历和思想的丰富,我才觉得读书是一件可以举一反十的快事。我开始把那些不读书的人视同不求进取的了。
我读书有几个阶段:
第一,刚工作的时候
我那时还是浓厚的传统思想。我居然在对联和字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对联顶尖级高手。家里对联书至少有五十本。所以我的文字功底起步就在这个时候,虽然看起来这项活动很荒谬。
第二,在海南
那个时候的人只想挣钱,读书完全是异类。海南开始衰退的时候,我开始读一些人物传记。我想从他们的人生经历里面寻求活生生的对我有教益的感知。老实说,这种感知当时没有获得,也许是自己的悟性和经历不够。不过从那时候开始慢慢开始培养起读书的习惯了。
第三,在重庆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天津做业务,碰到读研究生的一些老同学。与他们交流之后,我开始读一些文学类书籍。最先读的居然是文化苦旅。虽然这本书很有名,但是我看了若干篇之后,我居然觉得要达到这个境界不难。于是这种阿q感觉激励了我。
于是这一阶段我又重新认真读了唐诗汉魏诗,还读了辜鸿铭林语堂周作人李泽厚,另外还看了很多最早的北大那些名教授的人物小传,那些小品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观察人物评价人物以及文学的境界。这个时候最向往辜鸿铭,如果他还在人世,我发誓一定成为他最爱的弟子。
第四,在北京
那是轰轰烈烈的庄股时代,我也干的轰轰烈烈。但是我也在安静的时候读了一些。我从来不读财经类专业书籍,我这方面只靠悟性。记得我好像再次细读了孙子兵法老子庄子,还读了杨度的一些作品。我最喜欢他写的那首湖南少年歌。
到后来庄股时代冷场,我索性买了一大批书,主要是传统的文史哲之类的书籍,读得不亦乐乎。这些书后来运回重庆家里的书房,把书房摆得满满当当。看着满屋的书,我最惬意的就是坐在地板上,随意抽取一本来读。窗外是满院绿树,还有鸟儿的鸣叫。那枇杷果子几乎伸手可摘,女儿在院子里游玩欢笑。
第五,再来北京
再来北京,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没有读什么书,只是为了配合孩子的教育,买了一些。比如论与孟子尚书礼记等等,方向还是偏传统教育的。
我年龄不小,但是性情热烈如同少年。前年受妻子影响开始练字而一发不可收,字帖买了上百本,读的眼花缭乱,但经常练习的还是柳公权于右任怀素,基本从不间断。
前年,我想看看我自己和中国那些作家的文笔差多少,于是就买了路遥沈从文陈忠实等人的作品来读,读了之后其实还是很受鼓舞。
去年下半年,我发觉自己还从没有认真读过欧美的文学作品,我想试试。到现在为止读了雨果莫泊桑大仲马小仲马托尔斯泰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米切尔欧亨利卢梭等人的作品。
中间也读重读红楼梦世说新语,也读了一些现代才子梅毅的一些作品。我从传统终于读到了欧美,开始有了新的收获。
读书读多了也累。但是我的行之有效的信条就是:知难而进。这招我屡试不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走前人砌好的阶梯,那是一种享乐。那里面有无数的见解,虽然读了不一定懂,但是不读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懂。
比如,很多人喜欢米切尔的飘,喜欢里面的郝思嘉。说实话,这是因为电影拍得太出色了,他们只是看俊男美女。但是小说里面的郝思嘉,一般人是读不懂她的神韵的。
我有个大学同窗,中学时代就读过飘这本书,后来读过英文原版。我前几天对他说,他即便这样读了,他也不一定懂郝思嘉。他很有些不屑,于是解释说他看的是英文原版,而我仅仅看的是翻译本。
我朋友学富五车(目前这种人不多,也不敢这么说),但是他对于女人的情商不高,情商不高的男人,怎么能读懂郝思嘉,又怎么能读懂这本伟大的飘呢。
我还对他说,就是很多优秀的女人,也不一定读得懂郝思嘉。这不是安慰他,这是真话。
不过看到我大量读书,我的朋友非常喜欢和欣慰,他只给我说了三个字:继续读。
读书必须要全部真性情,真智慧真灵感,否则书本是死的。甚而至于有些人不适合读书。
我为什么要读书练字,原因简单得很(我可以发誓):我不想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