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
(2012-02-07 10:17:11)
标签:
杂谈 |
形态研究是股市研究的重中之重。
没有形态的概念,就没有基本的股市策略研判。很多人也就完全是蒙着头在干。也就是相当于赌硬币的正反面,赌扑克的大小。
形态意味着趋势的孕育。具体的形态由各个市场的趋势以及各自市场的运行特点决定。也就是说,研究形态,必定紧密联系趋势研究。两者完全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不紧密结合趋势研判,形态的研究几乎就不成为研究。而结合趋势研究之下的形态研究,则具有极为丰富内涵而且极为有意义。
我极为讨厌那些抛弃趋势研判而去单方面对形态进行巫术般的讨论和画符。这也是每每很多大形态学家都失败的原因所在。
举几个近一点的例子:去年5.19之后,那波下跌;去年7.20之后的下跌;去年11月15日之后的下跌。这几个阶段的形态其实是极其经典而标准的。可惜无数大牌乃至初出茅庐的优秀后生们,都理解为会继续上涨。
但是他们为什么会犯如此重大的错误,那就是他们仅仅机械的研究形态,没有深入的紧密联系趋势研判。
趋势决定之下的形态,无论怎么变化,最终要回到趋势里面来。明白这点,就会深入透彻的把握自己的投资策略。
不难分析,上涨趋势中间的震荡回调,特别是缩量状态下,将要面临的是加速上涨;下跌趋势里面的上涨形态结束前也是缩量。面临的同样是加速下跌。
特别是震荡期间加长之后效果更明显。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去年七月和十一月反弹之后的下跌,空头是多么的肆虐。
对于形态和趋势结合起来看股市运行,是极为有效的经验。他可以清楚的抛弃那些不良习惯。
对于这些理论和实践,我之前已经有所心得。但是还没有努力实施。
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我就严格按照这样的思路运行。
效果当然是显著的。另外还必须加上一条:趋势成立重仓,趋势发散不玩。
有了正确的思维和习惯,你完全可以把大师级的话语扔到垃圾堆里面去。因为这些玩意儿除了适合印刷成书赚钱吹牛逼之外,他不适合你。
这种事情,在你还没有成长壮大之前,谁敢说没有犯过如此错误呢。
昨天和1月30号,构成小双顶。那么会产生较强的否定作用,大盘可能刺穿2月一号的低点位置;如果就此沉下去,那么大盘不至于快速大幅下沉,还会起来。所以昨天我就能做出大盘要调整的预判。
但是,如果大盘一直震荡徘徊到3月中旬乃至更久,那么一波可喜的空头行情在等着你。
标签:
杂谈 |
我有篇文章:形态。这篇文章论述了形态和趋势的关系。主要理论前提是趋势决定形态。目前对于这点论述公开的不多,但是对于高手来说只是秘而不宣而已。
我的前提是大盘趋势向下。
所以后面的形态走势,能够借此解释。
比如:
第一,1月初到3月中旬的上涨,我定义为2011年超跌之下的技术性反弹。这波反弹的标志是权重股带领的。三月中旬见顶之后,习惯性的我将此定义为上半年的反弹结束。
第二,三月底到五月初的上涨,这是由于那时候关于金改的鼓吹,所以权重股表现有些夸张。(而一般性的,在经历见顶之后的回调之后,只要是由权重股发动的大盘一般来说会有适度上抽)。这波主力很聪明,将深成指指数打过了前期高点。于是很多人开始看高一线。出自于对未来的不看好,我当即断言,强有效双头信号出现(弱势状态下,一定要珍惜多头使劲做出的双头,千万不要看高一线而是要据此判断大空头机会来临)。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的判断还要简单,但极为重要。
在这波上涨之中,我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主力折腾越是凶狠,未来下跌越深。后面自然会验证这点。
用博弈的观点解释这点更形象:弱市之下,越折腾越死得惨;强势下,越是折腾越是有大机会。
第三,大盘于6月20日跌破2300即突变下跌上百点。这依旧从属于第二种大趋势里。大盘在2300一带跌下去又收上来,反复半个月,这种走法,走不强立即就会被强力否定。
实际上,今天反弹,依旧属于第二种,形态没有改变。目前的见底,只是在外盘的带动下的技术性动作。实盘上也很清晰,权重股基本上是在自弹自唱。中小板创业板只是适度回暖。
结合趋势分析,大盘的中级和次中级形态的意义也就比较容易了。在趋势判断正确之后,首先能够基本确定形态后面的K线变盘时期。这个对于做股指来说,极其重要。
所以,判断趋势,精准研究形态,才是真正的高手该做的。至于短线,我宁愿完全放弃。
做短线,也就是屑小之徒干的事。试想,哪有做短线能做大的。给你几百万可以玩短线。给你几个亿甚至更多,做短线,累死你。比如,有几个亿资金做股指,就必须分仓,像个孙子似地趴着。否则要是被大鳄盯上,你也别想好过。
即便是做短线,对于大盘的理解和把握,难度大得多。
所以,真正的研究,必须要放在趋势和形态的转换之上。否则,做短线完全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我上面这些话不是胡扯,可以对照过去的观点和方法加以验证。得我意者,必定大有斩获。
周末愉快,各位。
K线分析绝招之一(2012-04-09 13:49:45)[编辑][删除]
K线图是首先是统计工具,因为它记载了很多准确的数据。其次,它才是一门分析工具。显然,正确的分析得益于准确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由于庞大,在一般人眼里几乎无法收集和整理。这需要时间,一点点的熟悉消化这些数据资料,慢慢的自己脑子里面就有了清楚的底子。
我个人只注重一个数据的收集:那就是权重股的走势图,请记住,这是所有的权重股的走势图。另外的要记住中小板创业板深成指和沪深三百的指数图即可。这几个指数很多时候互相借鉴,效果很明显。
单纯的每天的K线图,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比如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走势,完全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出乎人意外的走势,中间往往有着重大的秘密。比如:去年的9.21,10.24,11.16和今年的3.14。这种走势往往是转势的走势。
那么这句话是可以描述成:当大盘经历一段时间的稳定走势之后,突然出现一根与原来走势大不相同的K线,这就有可能意味着市场将会转向。
这种技巧,其实不难。
我有一帮做期指的朋友就是这样玩的,他们不管大盘预测,只要市场这么走,他们就这么干。这种油滑的操作手法,是很有用的。
不过,我还是严格坚持自己的趋势研判。趋势没被破坏的阶段,我不会逆着趋势操作。
从前年底,我开始有意识的将K线与趋势分析紧密结合,结果收效极佳。
对于趋势分析,很多人是强行主观的看。比如,即便是跌了,他也认为是洗盘,还会回来。即便涨了,他还以为是诱多,肯定回来。这些,都不可取。
过去我曾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
当大盘在上涨的趋势之中,回调的确是买进机会。反之亦反。
关键的是趋势如何判断,如果趋势判断对了,那么转势的机会(即多头或者空头衰竭的时点)判断就很轻松。
趋势判断的主要依据:
第一,时间周期。
对于上涨,则要看多头的发力时间;对于下跌,要看空头的发力时间段;对于震荡,也要看震荡的时间段。
对于大牛市,多头见顶则很难。见顶之后下跌,跌了还可以抽回去形成强势震荡;对于熊市,每一波反抽都是出货机会;这两者时间都较长。
对于今年来说,由于不被看好,所以大盘在反弹了两个多月之后,自然而然就该分析大盘见顶的时间;但是由于市场跌了很多了,那么今年的下跌,即便是要跌,但是形态会出现一些变化。目前,由于市场才见顶不久,所以继续看空是没问题的。
时间周期的含义就是,多头衰竭之后空头必定发力;而空头衰竭之后多头必定发飙。
第二,趋势决定形态。
每一天的具体形态与市场心态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所以我指的形态是在趋势之下的中级形态。
这种例子太多了:
除了上述几个时间段,去年五月和七月中下旬,都是极为明确的中级形态。可惜这种下跌都被很多高手读成上涨了。
不妨给出一个定理:
上涨趋势中,任何的形态密集的整理区间,都会孕育着不错的上涨幅度;下跌趋势中,任何形态密集的整理区间,都会孕育不小的下跌幅度。
当上涨趋势宣布结束的时候,必定会有不小的跌幅,比如今年三月中旬之后;当下跌趋势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不小的涨幅,比如今年初。
结合趋势对于形态进行研究,效果是极为明显准确的。
同时,结合趋势研究,仓位也紧密跟进:趋势成立重仓持有。趋势发散,走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