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笔底开始有了沉雄之气

(2011-05-25 20:15:13)
标签:

杂谈

陆续买了很多字帖,摆在书桌前,或者枕头边。二王,怀素,蔡襄,文征明,祝枝山,唐寅,王铎,王宠,宋高宗,草韵百诀,鲜于枢,傅山,柳公权,欧阳询,张迁碑。有空就拿来翻看临摹。

真正一直用心的还是怀素自叙帖和宋高宗洛神赋。这两本几乎是神品。

怀素书法,极难接近,但我阅读理解已经很深了,只是手法跟不上。往往形态有了,节奏没了。而节奏有了,但形态却失去了。怎么办,练习,练习。

宋高宗的书法,看似简单,但是高雅真正,需要慢慢品习。养成高雅之气,岂是几笔几划就能达到的。

 

唐寅文征明书法几乎可以归为一类,水平相当,审美接近。虽然文征明写的比唐寅还漂亮些,那是因为唐寅书法没有放开,后期唐寅书法其实有些写的丰神的,可惜又太少了。唐寅诗词,往往开口就有病态。这不比得曹植和纳兰讲述自己的忧愁,把忧愁讲得华丽多姿,因为他们是贵族,他们不需要呻吟。而一般寒士,一旦写心得体会,就容易得病。所以我是极不愿意看那些酸臭文人那种表情达意的。表情最高境界就是陶渊明。要淡,淡得清远;要哀,但不神伤;要刚,就刚的无欲无求。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祝枝山的书法的原因:奔放跌宕,姿态万千,妙不可言。

 

 

欧阳询书法险峻华丽,由于执笔方法所限,我无法真正贯彻其笔意。加之我的性格率性不拘,喜欢大开大合的笔法。

试着转向柳体,效果立现。柳体金刚铁骨,我正好有劲无处使,于是开练。

 

过去也练过柳体,但总觉欧体华丽多姿,所以欣赏之余,并没有用心。

 

我不喜欢写小字,而总是喜欢把字写大。所以我也不喜欢写的小的字帖,看不出来气概。如果说美人需要讲究韵致的话,那么男人就要追求气概。

 

在练习柳体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手腕和心胸有一股豪宕志气,它既是我的力量所在,也是我的爱好和志气所在。所以我在写的时候,很用力,手里几乎出汗,心在奔放。

真不容易,我的笔底终于有了沉雄之气。有了这个,才不至于羞愧。

 

 

 

见过很多写字高手,但他们笔底没有沉雄之气。我知道他们是伪书家,我虽然练习不久,但我有了。

过去写字,有很多烂习惯。人到中年,沉下心来,总结回顾的时候,一清二楚。随着阅历和见识的增长,欣赏和学习手段自然远非昔比。现在才是学习和思考的黄金季节——完全可以举一反三,不,甚至可以举一反十。

 

是的,一个人可以不管起点如何,但只要他在进步。

 

珍惜岁月,决不再虚度光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