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矿脉
(2011-05-17 19:44:14)
标签:
杂谈 |
前些日子,狂练怀素的自叙帖,把字帖都翻烂了。
虽然同时还练习宋高宗的洛神赋,还是觉得不过瘾。去了两趟书店,想买怀素的大草千字文,都没寻到。
昨天去书店,又买了几本:一本文征明的,一本祝枝山的,还有一本是蔡襄的。文征明那本是他的大字行草,书法华美洒脱,有唐寅书法的影子。但是他的字比唐寅洒脱阳刚。但也看得出来,他们的书法的确互相影响。
同样是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的字显然高出文征明唐寅一大截,根本不像在周星驰电影里面那样萎缩,我对他的书法是爱不释手。看得出来,祝书得益于怀素和黄庭坚。
蔡襄的书法脉络很容易找到:王羲之和颜真卿。那些笔法是那样的熟悉,但是蔡襄又学习使用的那样的得心应手。
慢慢的通过学习和领会,可以清楚的得出结论:
明朝书法落后于宋朝,而宋朝明显落后于唐朝。
这个结论得来可不易,因为我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不太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的作品。也没有人告诉我书法的正宗。完全靠自己领悟。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近现代书法就基本不值得花力气练习了,因为基本上最终要追溯到晋唐。
难怪,在练习怀素的自叙帖的时候,本来想参考当代大书法家启功的自叙帖,但最后却无意中发现当代书法离巅
峰差了十万八千里。原来很喜欢启功的诗,以为清丽出尘,但没料到启功为代表的当代书法差距之大。
突然还有一个顿悟:
书法练习,必须要有高深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生修养。但是一般人练习书法,虽然有天赋,但是修养达不到的时候,书法往往止步于技术范畴。
一般人写字,最多是抄一下别人的诗词和题字,完全没有自己的风格。很少有人去体会兰亭序那旷古的文笔和境界。
前几天回重庆,与朋友聊天。中间聊到他曾得到一个中学同学的字。这个同学练习书法二十年,早已成为书法协会会员。我们一致的评价就是论功底,他还不错。但是论及学养和情怀,他自然不及。所以不觉得他的书法如何如何。
中国不知道还剩下多少真正的文人,而这些文人又有多少真正的懂得书法。
祝枝山早年师从其岳父,老人家说他在练习四十年之后才有所心得。这足以说明书法的锤炼,不仅需要时间,更重要的需要更深远的艺术和人生修养。
我学习书法,完全是出自自己的爱好,没有老师亲传手授,所以走过许多弯路。现在想来,其实就是修养不够所致,同时,因为年轻的时候,不坚持,所以殆已无成。
现在学习异常认真,不断的临摹和阅读思考,突然让我明白了很多的东西:
痴迷,这是通往书法殿堂的第一步。
勤奋,是我进步的阶梯。
广泛的学习文学艺术,热爱大自然,这才是我极大的灵感源泉。
我现在是一个探矿人,一步步,在书法的矿藏中,探寻的越来越远,越来越深。
慢慢的就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它为什么那样博大精深。
往前,往前。
练习书法,雅到骨子。写出真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