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后赤壁赋》中的败笔

(2011-03-21 19:05:03)
标签:

杂谈

今日练习宋高宗的书法作品:后赤壁赋。在欣赏练习宋高宗那绝妙的书法之余,也沉迷在苏轼那旷古的文笔和情怀之中。

慢慢的,我对于后赤壁赋有了新的认识,觉得有些地方值得重新思考。

先还是请大家看看后赤壁赋的原文吧: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说实话,对于后赤壁赋,我最激赏的不是苏轼夜游的心境,而是这几句: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苏轼才情盖世,携友夜游,已然算不得什么,关键是宋代就这么伟大的文人,连他的妻子都是他的知己。这个时侯,他的妻子已然不是他的佣人,而是他的雅友了。那个时代,他的妻子才是绝配他的精灵。

  如果他的妻子不是文人甚至没沾文人气,在苏轼需酒的时候,藏酒以备苏子之需,那才是最妙。

 

  (难怪后来妻子死了之后,苏轼写出这样让男人都震撼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李清照总是怪苏轼强音难入妙词,但是宋人词里,我依旧最爱苏轼。)

 

  另外,这前赤壁赋里面,我觉得还有些瑕疵,那就是最后一段几乎是多余。这段文字,按照苏轼的安排,原来是要起很重要的交代作用的。苏轼旷代才情,想必接近神人。于是苏轼夜游归来,必定会在梦中与神仙相遇。最后靠道士来提升自己境界。

 

 我却认为,苏轼归来,没必要一定要做梦不可,也完全没必要把自己和神仙道士扯上关系,才觉得自己高蹈当代,绝乎凡尘。如果真是这样,那恰恰是我不爱的了。这样让我想起中学课本里选录的杨朔和峻青的文章,他们本是状物抒情的高手,但是结尾处总是要扯上别的东西,婉转其情,类似做作。但是苏轼此文远没有前两位那么严重,否则我就是在侮辱先贤了。

 

 回过头来再讲他妻子给他预备藏酒,那才真是苏子的真实情怀和才华。这才是神来之笔。

 

  所以,后面那段关于道士的文字,基本属于多余,甚至是败笔。大家不妨回去再读一读,然后以这样的文字结尾: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这最后一段文字,精彩之极,而那意境又是何等的绝妙......

 

 

个人之见,欢迎探讨。我的小文,不改变我对苏轼的崇拜和敬意。因为他是千古文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