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的时候动作过多是大忌
(2010-05-15 20:43:15)
标签:
杂谈 |
我个人极为喜欢古筝古琴和二胡,但是我更喜欢听碟子而不是看现场演奏。因为我不喜欢那些演奏家太多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其实与演奏几乎无关。
二胡古筝古琴这些中国传统乐器,本身就古雅深沉。古筝音律高亢清越,哪怕随意弹拨一个音符,境界立现。二胡或忧伤或低沉或激越,而古琴更为高古,会弹者和会赏者如高山流水。
现在的演奏家在舞台上,为了达到效果,不惜添加了很多的肢体语言,极力做出陶醉激烈之状,通过这些夸张的动作,试图向观众传达自身的情感和意境,力求与观众互动。
其实这种做法是大忌。
纯正的音乐是不能媚俗的。而不媚俗的音乐也是很多常人所不能欣赏的。也就是说,欣赏的人要有一定层次,否则台上狂热台下打瞌睡无异于对牛弹琴。
音乐不需要过于向听众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是需要自己向自己倾述,也就是说,要自己向自己把情感和心思表达清楚。如果自己都不能对自己倾述,谁还会听得懂呢。
中国人讲究的是含蓄,无论多么委婉复杂的情感,如果通过音乐来表述,只能提高音乐的水准而不是降低其档次。但是很多演奏家往往借助于肢体语言来表达,仿佛他们是舞蹈家而非音乐家,听众看到的使他们的舞蹈而非演奏。
这种做法,我觉得就是功力不够或者媚俗。
以二胡为例。我从来不会去听现场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因为之前的二泉映月早早进入我的灵魂,我不敢相信还会有人会超过它或者接近它。我曾经听过几个演奏家演奏的二泉映月,但是比经典的差太多。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些演奏家也曾演奏过,但是他们的过多的动作让我看了倒胃口,我觉得他们作为演奏家是太遗憾了。
真正的音乐家,只要用心弹拨二泉映月第一个音符6,境界立出。而这个时候,演奏家要是做出一些陶醉的或者表达悲苦的动作,反而会使作品境界全无而沦为下品。
我看见过一个二胡演奏家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弓弦轻轻地一搭,美妙的东方音韵立现,我才发现西方经典用二胡演奏原来是那么美。这个时候,你只需要聆听那可以触动灵魂的声音就足够了,而这个时候,演奏家如果使用不必要的肢体动作,会适得其反:往往结果是自娱而不是娱人,但是他本身是想娱人的,所以结果只能有一个:媚俗。
所以还是让音乐带领听众进入忘我的境界吧。
由于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对人的修为要求严格,所以过多的演奏动作更多的出现在钢琴演奏中,这钢琴虽然在欧美属于古典,但是在我们这里就成了流行和时尚。我看到许多钢琴教师,当他们在演奏或者教学的时候,那夸张煽情的动作,看了让人倒胃口,真的。
我觉得这世界很多人是不适合学习的,虽然必须学习才会进步。因为他们的品格和习惯不行。
所以,奉劝那些年轻的演奏家们,在演奏的时候,身姿一定要坐端正了,记住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阮籍的风采吧:阮籍每次弹奏的时候,总是手挥五弦,目送飞鸿。这是怎样的境界。
你们千万不要手挥五弦,目送秋波。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