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莞城老街全记录:城外街道(二)
(2009-05-08 11:18:45)
标签:
文化 |
分类: 小城经纬 |
可园:可园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张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等,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可园创建人张敬修虽投笔从戎,但于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分别居住可园和道生园十年,创造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如今,可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竞船涌:原在花闸门以西,向东有陈祠及张祠各一,北有麒麟寨,今俱废。竞船涌由高桥坊之东江南支流出,上世纪80年代末被填埋成暗渠长埋地底。
高桥坊:今存。该地居民多姓张,有张祠多家,以莞城博厦社区高桥坊三巷张镇镛庄园保存最为完好。张姓起源见“张屋巷”条。
滑石街:今存部分。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10多年间,滑石街村民多以搬运为生,收入十分可观,故居民比较富裕。70年代初在惠阳地区的村庄经济实力排名中,滑石街名列第二位(当时东莞县属于惠阳区),遂为莞人羡慕。80年代中期,莞城建设博厦高架桥,征用了该街部分地方。滑石街两旁原有两塘,东曰佛塘,西曰石塘,今废。
饿蛇凼:原址位于石塘之南,曾名恶蛇凼,今入烂围里。
水围:今存,居民多姓张。
沙涌口:紧靠东江南支流,与金鳌洲隔岸相对,即今莞城水泥厂对出地方,今废。
清河旧址:为竞船涌与东江南支流之交汇点,约在今可园中学正门对出水闸附近,今废。
韶奏壆:今废,原址与东江南支流平行,地在今东江大道附近。
瓦埗坊:今废,原址在韶奏壆之东,紧靠东江南支流。
衫排街:今废,原为中兴路之西段(一度与下市街合称“威远路”),06年老城改造时拆除。该地为东莞一大交通枢纽,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衫排街自东向西有鸣珂、华祝、杰灵、珠玑四条古巷,其中珠玑巷直通公码头(后称省渡头)。省渡头客轮,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仍为莞城人前往广州、番禺、中山、珠海等地的重要选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威远路一带商厦林立,莞城最早的茶楼始建于1877年的合利胜记也诞生于此。
高楼坊:在滑石街以北,今废。
高屋巷:原为珠玑巷西侧小巷,今废。高屋巷曾名庙前街,因该地原有猴王庙,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改巷名为“庙前街”。
珠玑巷:珠玑巷北通衫排街,南达下关,为南雄珠玑巷之同宗。1975年,政府于此建水上居民学校,供莞城近郊渔民子弟就读,该校于02年与阮涌小学合并。
杰灵巷:废于06年老城改造。东莞民间旧有对联曰:连步青云仲德桥,华祝杰灵鸣珂巷。前联所言为位于万江大汾之三古桥,而后联所言,便是位于衫排街与下关的三条古巷。
华祝巷:废于06年老城改造。
鸣珂巷:废于06年老城改造。
道富巷:废于06年老城改造。道富巷中有著名的道生园。道生园为可园园主张敬修之侄张嘉谟。道生园建于道光末年,占地约750平方米。园中有名称建筑物是船厅名心、慎馀堂、静娱室,四照轩、曼陀花馆、花活草堂、问花小榭等。水庭景物,除楼厅还比较完整外,均已拆毁无存。道生园也是岭南画派发源地之一,居廉在此客居十年,弟子杨元晖,陈芬,李鹤年,陈鉴,伍懿庄,张纯初,容祖椿,梁鹤巢,关蕙农,高剑父,陈树人等,皆享名当世。
下关:在阮涌之西,以澳口街为界,今存部分。下关为东莞商业旺地,上世纪80年代,该地批发市场林立,后因老城改造,部分地段被拆除,由是萧条。下关本有陈祠,今废。
阮涌:因有阮姓居民聚居,故名。阮涌本为东莞西隅一重要河道,但时至清末,河道大多已蔽塞。今阮涌路即阮涌旧址。阮涌旧有祠多间,涌北自东而西有林祠,袁祠及黄祠;而涌南则有李祠,莫祠及阮祠,莫祠与阮祠间为警局。阮涌为近代东莞最为先进的地方之一,城外十二坊巡警总局诞生于此。据民国《东莞县志》载:“东莞城外十二坊巡警总局,在阮涌,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开办,以房捐日会羡余为经费,设警兵八十名,分驻西北两分局各四十名,西分局在孝友坊,北分局在五云亭。”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政府在阮涌创办县立第三国民学校,即今阮涌小学之前身。
阮涌口:本在道富巷北,即阮涌与东江南支流之交汇点,今废。
下市街:今存部分,上世纪30年代与迈贤,建古,铁镬三街合并为中兴路。下市街为中兴路之西段。下市街一度与衫排街合并,改名为威远路。下市一带靠近脉沥洲河道,水运便利,故此有很多作坊在此经营,如莞城著名的爆竹张大益,隆号、万安杉店、德安隆等著名木材商行皆立足于此。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店铺纷纷结业。
迈贤街:今存,即中兴路之中段。
建古街:今存,即中兴路之中段,迈贤街之东。
铁镬街:今存,即中兴路之东段。
义渡头:原为脉沥洲一渡口,与中兴路观澜里几成直线,今废。
咸扒栏:原在迈贤街北,今废。
孝友坊:孝友坊北达下市街,南通大巷可前往下关。孝友坊于民国间更名“沙头遗迹”,原址今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