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主播李修平的本色人生

标签:
娱乐李修平主持人杂谈 |
分类: 娱乐 |
http://s11/mw690/598e69f7tccb4a7f3623a&690
李修平,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963年2月出生,甘肃兰州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随后在甘肃电视台工作,1989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以其端庄恬静的形象和大方高雅的气质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喜爱。面对事业的成功,李修平依然保持了一颗难得的平常心,她不走穴,不做广告,每天早早赶到电视台,认认真真准备稿子,就像当年第一次走进直播间一样。
http://s8/mw690/598e69f7t7adeddca01f7&690
1987年2月,中央电视台要从即将毕业的北京广播学院25名女生,8名男生中间选4人留下来实习,时间为期2个月,试镜那天,每个人都都要事先准备好25份报纸中抽取一张,念一段新闻稿。大家你挣我抢,轮到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李修平,就剩下一张光秃秃的广告版,当时的广告版很呆板,没有今天那么水灵。然而,一向简单的李修平,无心插柳的几句广告语,再加上清纯的语质,使她成为实习生中的四分之一。
临毕业时,形成了几家电视台“抢人”的局面,中央电视台要留她,上海电视台三次派人事处处长前来与她面谈,甘肃电视台凭乡情乡音打动她,最后,李修平还是决定回到甘肃兰州。
1989年的夏天异常干燥,正当李修平专心工作之时,一封借调公函从中央电视台发到甘肃广播电视厅,为了留住挣取回来的人才,甘肃电视台迟迟没有下文,而急需人才的中央电视台,这回来了个迂回战术,委派新闻部主任和人事处长拿着央视公函直飞兰州,直接找到了甘肃省委宣传部,意思就是政治任务,拉开了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的架势,时间又过了2个月,中央电视台一催再催,甘肃电视台眼看实在顶不住了,,只好忍痛割爱,李修平也就从此从甘肃到北京,从地方到中央,实施角色的大转换,人生大转折。 “第一次上《新闻联播》,我和张宏民搭档。当时他就一直叮嘱我,千万别出什么问题。弄得我特别紧张,好在当时《新闻联播》是录播,真要出什么情况了还有补救措施。还好那天没出什么问题。”
http://s6/mw690/598e69f7tccb4abb0c9a5&690
说起责任和压力,自从坐在《新闻联播》的播音席上就一刻也没有轻松过。1997年开始实行直播,这是对播音员最大的挑战。“越是重头新闻越是来得晚,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稿子都像大家所想的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遇到那种特别长的稿子的时候,真是踩着雷下来。”李修平处变不惊:“不求不发生错误,但求少发生。直播播出去了就没有弥补的可能了,当然现在已经是问题越来越少了。我觉得成为一个好的优秀的播音员,气质、亲和力、包括业务功底,心理素质以及对新闻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
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似乎很枯燥。李修平却说:“虽然我的工作形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接触的新闻内容每天都是新的,而且在第一时间,我可以有机会浏览一下汇总的新闻,也许播出的只是我知道的消息的十分之一,这令我很兴奋。”语气里透着那么一丝小小的自得。
“单纯从形式上看可能真的挺枯燥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当中,充分发挥我的个性才是最重要的。空间小并不是没有空间,做新闻的人不像演员,接一部戏会去塑造这个角色。新闻是一种惯常的状态,我们播新闻的人也是一种惯常的状态。”
李修平性格中最具魅力的一面正是这种天然本色,她说:“要是说个性的话,就是以真实的我,自然的我去播新闻。我觉得,真实的和自然的就是最长久的。”
http://s5/mw690/598e69f7tccb4ae0a3a34&690
李修平为人平和、与世无争,对自己的名气浑然不觉:“是因为中央台这个山高,它给了我一个空间跟大家结识,没有什么,换了别人在这个工作岗位也是一样。”李修平固守着新闻原则,固守着传统与责任,从来不接纳损害新闻形象纯粹与真实的各种诱惑和机会。“有时间还不如静下心来看看书,浪费时间是人生最大的损失。”看来,李修平没把“机会”当回事,“作为公众人物,就更应该自律。”
有人评价说,李修平是中国最朴实的新闻播音员之一。多年来,她在自己的小小主播席上用朴实的语言风格为观众服务,大家喜欢她的这种“亲民”风格。亲民是她的个性,也是她性格的体现。大家公认李修平有很好的观众缘,她经常接到很多观众来信,在信中她触摸到了观众的信任与理解。有观众给她来信问:每天面对这3尺主播台你不烦啊?李修平动情地说:“这么多年了,每天都在那儿播新闻,想想也是,可是你再想,每天都有来自全世界那么多的新闻,我们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这又是多大的一种乐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