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贺兰山贺兰口岩画风景名胜区

P02.
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的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犹如奔腾骏马起伏的峰峦,横亘在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自古贺兰山一带就有羌戎、月氏、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北方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这里也是战时兵家必争之地,岳飞一阙《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曾经传唱一时,激励热血男儿奔赴沙场保家卫国。

P03.横亘在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的贺兰山

P04.

P05.
岩画是远古的先民以画代言留下的历史记录,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岩画的遗存,目前在我国发现岩画的,就有28个省区,其中宁夏贺兰山的岩画最有名气,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的岩画。古代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以岩代纸,以凿代笔,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这些岩画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强,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战争、娱乐等生活场景,以及牛、马、羊、驼、虎、豹等多种动物的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生殖、图腾、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和艺术长廊。

P06.

P07.岩画是远古的先民以画代言留下的历史记录
据考证,这些岩画,大多数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最近的年代则是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接地气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正是这些岩画,成为“岁月无语,惟石能言”的珍贵历史记录。

P08.

P09.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风景名胜区,距银川市56公里,是贺兰山岩画的荟萃之地,位于景区内的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通过展览馆文字与图片的介绍和实地观察,解读古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和文化,粗犷质朴的岩画表达这些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使人们对岩画这一古老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P10.
坐落在景区内的
“银川世界岩画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岩画专题博物馆,馆藏和展出世界5大洲30个国家200个岩画点的岩画精品,透过那一张张带着原始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画面,可以感受到远古先民传递给我们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P11.

P12.
走进贺兰山口的沟谷里,一条干涸的河床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有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日月,小至动物,并有古人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画。人头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像戏剧脸谱,有的像漫画,更多的像刚学画画的儿童画,笔划稚嫩充满童趣而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一些岩画上还有很多西夏文字。

P13.

P14.数百上千年的岩画

P15.

P16.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写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P17.

P18.生动有趣的动物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列为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正在努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景区,曾经被中国30多家都市报及多家网站媒体联合评选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并获得金奖。

P19.

P20.
比人类更早在贺兰山生活的,是众多的野生动物,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其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岩羊,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数量增长最快,从开始的千余只现在已经繁衍到数万只之多,因此在岩画遗址公园,随处可见它们成双成对或家族成群身影,它们自由自在到处徜徉,特别是攀爬岩石的本领实在是高,上蹿下跳如履平地,只要不过分接近它们,它们也不会逃避,也不太怕人,看来只要人们不伤害它们,它们也乐于与人和平相处,岩画与岩羊,成为代言贺兰山的两张最靓丽名片。

P21.岩羊是贺兰山的另一张名片

P22.

P23.

P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