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半月里

P02.青砖古宅错落

P03.石板路延伸到历史的深处

P04.畲族风情浓郁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名为畲(she)族的少数民族,这个仅有70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散居在福建、浙江、安徽等东南部省份,其中90%的畲族人口居住在福建。
今年3月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半月里,就是位于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一个已有300多年历史、全村人都姓雷的纯畲族古村落。半月里同时也是国家民委评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P05.

P06.半月里获得的荣誉称号
具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这样的条件,才能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我们大家熟知的北京爨底下村、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理坑等,半月里也正是符合了这些条件,才能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殊荣。

P07.古榕树见证300多年的沧桑

P08.

P09.古村风水极好

P10.原古官道从村前经过
走进古韵悠悠的半月里,犹如走进一幅笔墨古朴清秀的山水画中:村外层峦叠嶂一片苍翠、村头古榕参天浓荫蔽日,村内青砖古宅错落有致,古老官道如龙蜿蜒,潺潺龙溪绕村而过,斑驳的古墙、逼仄的古巷、典雅的古屋……都在默默讲述这个古老畲族村落的故事。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半月里村的先祖雷文寿,从霞浦盐田长岗山迁入半月里繁衍成族。半月里因位于溪南镇和水潮古官道的中点,原名“半路里”。雍正八年,在福州堪舆名师得到真传的雷文寿之孙雷志茂,因精通风水地理之术而名声远播。回村定居后,雷志茂根据村子的地形地貌犹如半月形,把村名“半路里”更名为“半月里”,他自建宅第,还修建了雷氏宗祠和龙溪宫,村头五棵古榕树也是当时种下,根深叶茂的老榕树,成了村子好风水的标志。

P11.

P12.雷氏宗祠

P13.龙溪宫

P14.

P15.
此后雷姓子孙除务农经商外,寒窗苦读,知书识礼,书香延续、光耀门第。在这个仅有三百多人口的小村庄,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到光绪十五年(公元1885年),短短62年间,半月里一村接连出了五位秀才和一位举人,这在当时的福宁府畲族村寨中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村子有如此风水绝佳的地形,所以村里才会出这么多秀才、举人”,这里的村民骄傲地如是说。

P16.

P17.举人府

P18.

P19.举人府内宅厅堂

P20.

P21.古城墙与寨门

P22.

P23.

P24.宗祠内部

P25.彩绘花板
半月里现在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有10座,基本上是清乾隆、雍正与道光年间的建筑。其中雷世儒宅、雷加上宅与雷位进宅是保留最好的几座民居,斗拱翅角雕梁画栋、构造精美古韵犹存。同时,坐落于村口的龙溪宫是目前发现的畲族同胞供奉妈祖娘娘唯一的宫祠。由于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孕育出的极具标志性的宗族文化和畲族文化,自然风光优美和乡土气息浓郁的小小村落,每年吸引慕名来自全国甚至国外的十几万游客一睹其风采。值得称道的是,半月里的主要景点都有详尽的文字说明标牌,为游客对村寨历史和建筑的了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也是对古村的保护与宣传的良苦用心。(因此我也省了很多笔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标牌的文字说明)

P26.

P27.秀才故居

P28.

P29.

P30.福字墙

P31.

P32.天井

P33.木雕窗户

P34.木雕花板

P35.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荣
无独有偶,与杨家溪渡头村一样,半月里也有一位资深的阿婆模特,穿着畲族传统的服装,守株待兔等待来这里摄影的人请她当模特,给古老的半月里增添一抹人文亮色。

P36.两位畲族业余模特阿婆

P37.

P38.

P39.

P40.

P41.
岁月悠远,阅尽沧桑,300多年的历史积淀,赋予半月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因此衍生出丰富的旅游资源,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的半月里,依然散发着历史与文化的沉香,成为畲族文化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P42.

P43.

P44.

P45.

P4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