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梅之韵

(2012-01-09 08:39:16)
标签:

梅花

花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百花之中以梅花的题材为最。在咏梅诗词中,咏其冰肌玉骨、清幽绝俗,吟其凌寒留香、风韵独胜,但更多的是赞其神形俱清、品格高洁,颂其风骨傲然、节操坚贞。诗人们借梅花表达高人、隐士独立兀傲的形象和标格独高的情怀;梅花被喻为清高孤傲、独善其身的文人的化身,寄托他们对高洁品德的精神追求。其中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古诗中咏梅的扛鼎之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阕词表现出陆游品格高洁,决不与邀媚权贵、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气节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把自己视为梅的知音,梅的化身,真正进入 “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毛泽东作为革命浪漫主义诗人,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他那首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写歌颂对象跳出个体化为群体,赋予梅花战士精神予以歌颂,铮铮铁骨独战冰雪,为大自然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人格化的梅花,已被诗人塑造成大公无私、默默奉献丰满高大的形象。毛主席以一代革命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气象和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现正处在一年中最冷的隆冬腊月,在高天滚滚寒冷急的时候,寒梅却在此时争相怒放。片片雪花在天上旋转飞舞,朵朵寒梅在枝头绽放英姿,散发幽幽淡雅香,飘逸缕缕精气神,送去冬的问候,更送去春的信息……

冬梅之韵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冬梅之韵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冬梅之韵  

梅花绝句(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冬梅之韵  

江上梅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冬梅之韵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冬梅之韵  

江上梅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冬梅之韵  

江上梅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冬梅之韵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冬梅之韵  

赠岭上梅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冬梅之韵  

墨梅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冬梅之韵  

题杨补之画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冬梅之韵  

雪梅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冬梅之韵  

从张仲谋乞腊梅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冬梅之韵  

钓雪舟倦睡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冬梅之韵  

新栽梅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冬梅之韵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冬梅之韵  

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梅之韵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梅之韵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冬梅之韵



博文歌曲《一剪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