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险夷原不滞胸中:王阳明七绝 《泛海》 (飞天华阳原创)
(2011-09-17 06:39:40)
标签:
王阳明泛海刘瑾险夷原不滞胸中华阳圣人之道静坐 |
分类: 东方西方谁主世界 |
16.险夷原不滞胸中:王阳明七绝 《泛海》 (飞天华阳原创)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首诗前二句写狂风巨浪中,诗人乘一叶扁舟在大海上漂泊,将眼前的险恶境况视若浮云之过太空,险与夷都不滞留于胸中,一种“心无外物”的禅意令人咀嚼回味。后二句更展现他在明静的月夜里,如同一位游方高僧,执锡杖,乘天风,飞越三万里海涛。“夜静”、“月明”,正是诗人充满禅理的心中所幻化出的光风霁月的世界。在王阳明诗中,实景与虚景,心学与禅理,诗人洒脱的心胸、豪迈的情怀以及沉毅的个性,都融于一体,创构出情思意蕴极其丰富的诗境。
该诗题于山庙壁间。这一年王阳明35岁,他经历了一生中最大的黑暗与磨练。
因为宦官刘瑾擅权,南京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进谏,被刘瑾收监治罪。王阳明愤而上疏营救,也被收监,“廷杖”四十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王阳明离开北京后,刘瑾还不放过,派了手下暗中跟随窥测,伺机加害。万不得已中,王阳明在钱塘江边抛下衣物,装出投水自尽的假象,然后搭乘商船去舟山。
途中又遇上飓风,一日夜间被大风刮到福建边境。上岸后跑了几十里的山路,夜晚敲一佛寺求宿又被一和尚拒之门外。他只好找了一个无人管理的小庙,靠香案而睡。
半夜里,突然来了一只老虎,绕廊大吼,却没有进去。第二天清晨,那和尚想他一定被老虎吃了,却发现王阳明安然酣睡,喊他才醒。和尚吃惊地说:“您一定不是平常人,否则怎么会没事儿呢?”就请他进寺。
在寺里王阳明巧遇一位异人——约二十年前,王阳明到江西洪都完婚,新婚之日,偶然漫步到铁柱宫,看见一个道士趺坐榻上,就上前求教,道士教他静坐之术,两人就相对入静,竟然直到天明岳父找来才返回。不料想此番能在海上再次相见,那道人赋诗说:“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王阳明跟他讨论进退,想就此远离世俗,远遁山林,道士认为不可:“如果刘瑾诬陷你投奔夷狄,抓起你父亲来,那就麻烦了。”当然王阳明的状元父亲王华仍在朝廷做官。
道人为王阳明算了一卦,得“明夷”卦。
《明夷》卦辞说:“利艰贞。”其象则说:“明入地中。”当年,刘谨一手遮天,皇帝武宗昏聩,朝廷黑暗,王阳明因忠直而见罪,险遭暗害,明见其伤,正是“明夷”。“君子利艰贞,晦可明”。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贞操,就能度过艰难,黑暗就会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于是王阳明决定先到南京探望父亲,再赴任贵州。当时他在寺壁上题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泛海》诗: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浮云过空,正是晦可明之义。天风正是飓风,海上遭遇飓风凶险之时,也是人生遭贬官被追杀凶险之时。
这之后,王阳明经武夷而归,作《武夷次壁间韵》:
肩舆飞度万峰云,回首沧波月下闻。海上真为沧水使,山中又遇武夷君。
溪流九曲初谙路,精舍千年始及门。归去高堂慰垂白,细探更拟在春分。
“归去高堂慰垂白”,便是当时最应该做的事。第二年春,王阳明没有违背朝廷旨意,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林之中,艰险无日不有,王阳明动心忍性,“惟俟命而已”!随从都生了病,王阳明不但伺候他们,而且作歌唱戏,鼓舞他们。又想,圣人到这个地步,也不过如此“艰贞”。
于是,云开雾散,晦而复明,有一天深夜王阳明忽然大悟:“圣人之道,本心自足!”本心者,明夷之明也!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这首诗前二句写狂风巨浪中,诗人乘一叶扁舟在大海上漂泊,将眼前的险恶境况视若浮云之过太空,险与夷都不滞留于胸中,一种“心无外物”的禅意令人咀嚼回味。后二句更展现他在明静的月夜里,如同一位游方高僧,执锡杖,乘天风,飞越三万里海涛。“夜静”、“月明”,正是诗人充满禅理的心中所幻化出的光风霁月的世界。在王阳明诗中,实景与虚景,心学与禅理,诗人洒脱的心胸、豪迈的情怀以及沉毅的个性,都融于一体,创构出情思意蕴极其丰富的诗境。
该诗题于山庙壁间。这一年王阳明35岁,他经历了一生中最大的黑暗与磨练。
因为宦官刘瑾擅权,南京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进谏,被刘瑾收监治罪。王阳明愤而上疏营救,也被收监,“廷杖”四十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王阳明离开北京后,刘瑾还不放过,派了手下暗中跟随窥测,伺机加害。万不得已中,王阳明在钱塘江边抛下衣物,装出投水自尽的假象,然后搭乘商船去舟山。
途中又遇上飓风,一日夜间被大风刮到福建边境。上岸后跑了几十里的山路,夜晚敲一佛寺求宿又被一和尚拒之门外。他只好找了一个无人管理的小庙,靠香案而睡。
半夜里,突然来了一只老虎,绕廊大吼,却没有进去。第二天清晨,那和尚想他一定被老虎吃了,却发现王阳明安然酣睡,喊他才醒。和尚吃惊地说:“您一定不是平常人,否则怎么会没事儿呢?”就请他进寺。
在寺里王阳明巧遇一位异人——约二十年前,王阳明到江西洪都完婚,新婚之日,偶然漫步到铁柱宫,看见一个道士趺坐榻上,就上前求教,道士教他静坐之术,两人就相对入静,竟然直到天明岳父找来才返回。不料想此番能在海上再次相见,那道人赋诗说:“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王阳明跟他讨论进退,想就此远离世俗,远遁山林,道士认为不可:“如果刘瑾诬陷你投奔夷狄,抓起你父亲来,那就麻烦了。”当然王阳明的状元父亲王华仍在朝廷做官。
道人为王阳明算了一卦,得“明夷”卦。
《明夷》卦辞说:“利艰贞。”其象则说:“明入地中。”当年,刘谨一手遮天,皇帝武宗昏聩,朝廷黑暗,王阳明因忠直而见罪,险遭暗害,明见其伤,正是“明夷”。“君子利艰贞,晦可明”。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贞操,就能度过艰难,黑暗就会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于是王阳明决定先到南京探望父亲,再赴任贵州。当时他在寺壁上题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泛海》诗: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浮云过空,正是晦可明之义。天风正是飓风,海上遭遇飓风凶险之时,也是人生遭贬官被追杀凶险之时。
这之后,王阳明经武夷而归,作《武夷次壁间韵》:
肩舆飞度万峰云,回首沧波月下闻。海上真为沧水使,山中又遇武夷君。
溪流九曲初谙路,精舍千年始及门。归去高堂慰垂白,细探更拟在春分。
“归去高堂慰垂白”,便是当时最应该做的事。第二年春,王阳明没有违背朝廷旨意,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林之中,艰险无日不有,王阳明动心忍性,“惟俟命而已”!随从都生了病,王阳明不但伺候他们,而且作歌唱戏,鼓舞他们。又想,圣人到这个地步,也不过如此“艰贞”。
于是,云开雾散,晦而复明,有一天深夜王阳明忽然大悟:“圣人之道,本心自足!”本心者,明夷之明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