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飞机突破音障瞬间

图左为B-2隐形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突破音障产生圆锥形云雾的照片。
最近,美军B-2隐形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突破音障产生圆锥形云雾照片曝光,该机好似出水箭鱼,随着飞行速度突破音障,轰炸机周围的蒸汽不断堆积。这种云效应(圆锥形云雾)是由被称之为“普朗特-格劳厄脱奇点”的蒸汽锥导致的。这种现象是飞机以刚好高于或者低于音速的速度飞行,周围空气压力突然下降时产生的。这些冷凝云也被称之为“冲击衣领”,经常在航天飞机发射过程中出现,但对于它们的形成,科学家一直存在争议。
美国的B-2战略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美国诺思罗普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1979年,美国空军根据战略上的考虑,要求研制一种高空突防隐形战略轰炸机来对付苏联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统。1981年开始制造原型机,1989年原型机试飞。后来对计划作了修改,使B-2轰炸机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及常规轰炸的双重任务。

犹如海洋中遨游之海豚的B-2隐形轰炸机。
1997年,首批6架B—2A隐形轰炸机正式在美国空军服役。B—2的隐形性能首先来自它的外形。
B—2A的整体外形光滑圆顺,毫无“折皱”,不易反射雷达波。驾驶舱呈圆弧状,照射到这里的雷达波会绕舱体外形“爬行”,而不会被反射回去。密封式玻璃舱罩呈一个斜面,而且所有玻璃在制造时掺有金属粉末,使雷达波无法穿透舱体,造成漫反射。机翼后掠33度,使从上、下方向入射的雷达波无法反射或折射回雷达所在方向。机翼前缘的包覆物后部,有不规则的蜂巢式空穴,可以吸收雷达波。机翼后半部两个W型,可使来自飞机后方的探测雷达波无法反射回去。而且B—2A无垂直尾翼,这就大大减少了飞机整体的雷达反射截面。机体下方没有设置武器舱或武器挂架,连发动机舱和起落架舱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机翼之下,从而避免了雷达波的反射。B—2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的是钛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

近看B-2隐形轰炸机。

B-2隐形轰炸机在空中加油。

从下方看,B-2隐形轰炸机犹如幽灵。

在空中飞行的B-2隐形轰炸机。

B-2隐形轰炸机投掷炸弹画面。

后面看B-2隐形轰炸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