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给后人出的历史难题(转)

标签:
雾凇雪景台湾国父纪念馆蛇皮王维中国文化 |
分类: 杂谈 |
王维给后人出的历史难题
“白家凇雪” 情满天下
而十年之后,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办的那场画展,那场中国大陆画家第一次在台湾举办的画展,更是迎来了台湾众多国画大师、收藏界人士及民众的好评如潮。
人们都说他把雾凇雪景画绝了。
早在唐代,诗人王维就曾提过“以白地为雪”,而表现雾凇雪景的白也要留宣纸的白。这是难题,一直没有人去攻破的难题。而王维可能永远也想不到,这个难题,穿越时空的长廊,成全了吉林松花江边,北山脚下长大的一个叫白海的画家,这位从小爱雪画雪一生痴雪恋雪的雪中情痴就是迎着这个难题,走过了二十年师法造化,三十年技法创新,迎来了自己艺术上的万里雪飘。
相关文章:观白海新作“黄山凇雪画”有感
我在品茶赏画的闲情逸致中,接到了白兄的电话,他邀我去沈阳观赏他的新作“黄山凇雪系列”,于是我订了第二天由深圳飞沈阳的机票。尽兴之余不能入睡,随即我翻开了新安画派的画册,清代石涛、渐江、梅瞿山描绘黄山风光的作品逐一呈现在眼前。“黄岳归来不看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徐霞客对黄山的高度赞美。纵观历代文人雅士,为黄山赋咏诗文,不少丹青高手尽态极妍之描绘黄山真容。以黄山为题的画家层出不穷,直至百年后的黄宾虹画绝,画尽黄山之壮美。
“凇雪山水画”创始人白海,是我多年挚友,我喜欢他的北国雾凇雪景画作,并在各个时期收藏他的精品力作。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多年的东北生活,使我有缘结识了很多东北的朋友,他们豪爽的性格和纯净的心灵,更应托出雪的晶莹和心的炽热。在白海雪落无声的银白世界里,使我更进一步看到画家的人格魅力。
我有幸来到白兄宽敞的画室,他兴致勃勃展开一卷黄山凇雪画作与我共赏。“黄山凇雪”“ 凇雪傲骨”“黄山雪秀”“黄山凇雪天下秀”“黄山凇雪奇观”等作品,我一时眼球发亮,心灵震撼,是因为我与雪的结缘吗?还是眼前的黄山凇雪催我冲动。细细品味逐渐进入画意。画面中那瞬息万变的黄山云雾,白雪覆盖的奇峰异石,苍劲多婆的雪松,最赋有新意的还是他自创的泼墨泼彩、雾凇留白和雪山蛇皮皴在画面中展现的魅力。
五十年的艺术生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苦心研创而成,表现雾凇、雪山系列独有的新技法,是以泼墨泼彩、留白为雪来呈现的,有“三泼留白法”“雪山蛇皮皴”“隐笔留白法”几十年来他用娴熟的技法,创作出不少关东风情雪景北国雾凇系列作品。“黄山凇雪作品”是最新创作突破自我性的新课题。话还要从台湾画展谈起。
前不久盛夏8月我托台湾中华文教基金会和台湾国父纪念馆邀请白海先生在台北举办了“白海凇雪山水画展”我与其同行,十天的画展在台湾政界、美术界以及民众中为之震动。在画展期间台湾美术界泰斗李奇茂大师、刘国松大师和江明贤先生等均为画展题词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刘国松大师为白海凇雪留白叫绝赞叹,兴致勃勃细心观看,为他在传统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又填补了中国画没有雾凇的空白高度赞扬并无私的为白海提出了新课题,“黄山的雾凇之秀美还没有人来表现,你应当突破这个绘画史上的空白”。刘国松大师是白海艺术生涯中最为敬仰的画家,他返回大陆后,大师提出的课题一直冲击着他的创作欲望。黄山雾凇、泰山雾凇、华山雾凇、峨眉雾凇早以在他心中绽放,多年来只是割舍不下,他故乡的“关东凇雪情怀”。为不辜负大师的希望,他一头钻进画室开始向黄山凇雪进军,他凭着多年冬季去黄山写生采风的资料与亲临体涉雪景黄山的灵感进入了创作状态。
白海的“黄山凇雪系列”笔墨酣畅、气韵生动、山势磅礴、雪意生冷,那覆盖的层峦怪石、雪压老树虬松,树干以苍劲的焦墨铿锵破土而生,盘结于峭壁之上。在他的作品中可见石涛的“远尘、脱俗”有可见浙江和尚的至灵之笔,又能找出宾翁笔墨的浓重酣畅。
白兄他将北方的雾凇移来黄山绽放,挂雪的奇峰怪石以他自创高难度的“雪山蛇皮皴”法显露出斑驳的白雪与山石的迭恋。苍松灌木上的留白之雪,是他“隐笔留白法”所展现的功力。一幅幅的黄山雪景令我叹为观止,白兄可见他勤苦好学取古人之长留为己有,而自存面貌之真奇不与人同。他对雾凇留白的表现技法,从北至南峰回路转、超凡脱俗、标新立异添古人之无。不愧为台湾刘国松大师观看他的作品后给予的高度评价“雾凇空前一绝”的赞誉。
我走出白兄的画室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被画家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顽强意志深深折服,眼前不尽浮现出年近七旬的画家手持画笔把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白雪”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的心灵都得到净化和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