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问天

标签:
军事科技神七神舟七号中国 |
分类: 博览 |
神七问天
组图
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北京时间25日21时10分许,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图为点火瞬间。
神舟七号释放伴飞小卫星模拟图。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中国“飞天”舱外航天服 秦宪安 摄
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详解 新华社发
神七飞船图解
神七伴飞小卫星示意图
神七飞船船箭组合体
神舟七号飞船转运至发射塔架。
神舟七号飞船转运至发射塔架。
高58.3米的船箭塔组合体开始垂直转运。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长征-2F搭载神州七号飞船转运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七飞船逃逸塔的局部特写。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神舟七号飞船内部示意图
资料图:中国航天员着舱外航天服在水槽进行模拟失重训练和出舱活动训练
神七航天员出舱过程示意图
http://cimg20.163.com/cnews/2008/4/14/200804140811214555f.jpg
最新远望6号与远望5号航天
报道
两艘新一代航天测量船投入神七测控
新华网远望六号船9月21日电 (记者梅世雄)为确保神舟七号及后续航天试验任务顺利进行,我国新建造的2艘新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五号、六号船投入使用。这对“姊妹船”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五号船于2005年12月开工建造,2007年12月具备执行任务能力,2008年上半年参加并圆满完成了两次卫星发射海上试验任务,全船综合性能得到了实战验证。
远望六号船于2006年4月开工建造,2008年7月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我国自主研制设计的第三代航天测量船,与第一、第二代航天测量船相比,设计更加先进、合理,数字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明显提高,设备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是集船舶建设、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4个系统。满载排水量2.5万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
船上装有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C波段脉冲雷达通信等大型测控通信设备,能够完成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并能与任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全船成功采用了减震降噪技术和变风量空调系统,同时在舱室布置上也更人性化,使船员长期远洋生活的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
美欧紧盯神七6大突破新航天服每套1.6亿元
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航天服技术“堪比美国”,运载火箭新性能惊人
9月2日,香港《文汇报》报道说,原定10月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将提前至本月底升空,但该消息随即被总装备部宣传处否认——“消息不对,纯属空穴来风”。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神七”的关注立即升温,其焦点是放在“神七”的诸多技术与意义突破上,包括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新航天服和运载火箭的新性能等。
“神七”是否提前升空
香港《文汇报》称,“神舟六号”于2005年发射成功后,“神舟七号”的发射事宜即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较为肯定的时间是国庆节之前发射,因为“神七”的最佳发射窗口将在10月1日前出现。最新消息称,7月时由北京运抵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七”宇宙飞船目前已转运至发射场总装测试厂房。“神七”在酒泉升空后,返回地点将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管辖范围。
据悉,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目前在全力备战太空舱回收的相关工作。当地将有一支40人左右的回收应急队伍,配合军队做好太空返回舱搜索等工作。除了陆地回收搜寻外,“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联合指挥所日前也在北京航天城成立,决定由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独立承担“神七”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
总装备部宣传处9月2日表示,目前还没有新的内容需要发布,不过有关媒体报道的“神七”将于月底发射是不对的,“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我们从来没有发布这样的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直接下挂总装备部。今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择机实施。担负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已经确定,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其中有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美欧媒体关注六大突破
对于“神七”,国际社会本来就有诸多的期待。网民和行家纷纷在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的官网论坛、美国太空网站和美国《宇航日报》等电子媒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综合他们的看法,中国“神七”六个方面的突破很值得关注。
第一,3名宇航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前,“神舟”飞船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一人和两人,而这次是3名宇航员会上太空。目前总计6人接受训练,其中3人执行飞行任务,3人作为后备队员。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七”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自称是“美国宇航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宇航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这除了意味着空间增大外,还表明中国飞船的舱内环境技术已经有质的飞跃,更加逼近美国宇航局。”
第二,新航天服是个大亮点。中国媒体曾于2007年6月报道称,300平方米的太空服材料已经生产完毕。这种新材料能够防火与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能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这对于中国航天来说也是一大突破,因为此前中国的航天服有从俄罗斯进口的“海鹰”号,但这种航天服比较笨重,无论在舱内活动还是舱外都非常不方便。现在中国自发研制的“飞天”航天服技术“堪比美国”。当然,这样的太空服价值不菲,据说每套高达1.6亿元人民币。
第三,释放小伴星。美国媒体称,“神七”上的宇航员将释放小型监视卫星,也就是“伴星”。“伴星”上的立体相机可以提供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即时画面。不过,欧洲军事宇航界人士则不无担忧地说,这一技术意味着中国飞船将具有“太空猎星”的能力,因为既然中国宇航员有能力释放卫星,当然同样有能力“掳走”他国的卫星。
第四,出舱行走挑战非同小可。“神五”主要是考验飞船,“神六”两名航天员主要是参与飞船的在轨飞行工作,而“神七”航天员将承担之前中国尚无人尝试过的出舱行走。这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美国宇航界认为,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时间应该不会长于一个小时。
第五,飞船水中实验让外界好奇。中国媒体公开了飞船在装满水的池中训练的照片后,外界纷纷猜测这到底有何用途。
第六,运载火箭新性能惊人。长征二号F火箭将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把3名航天员送入预定轨道并进行空间出舱活动。与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共有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针对以往火箭上升振动较大,进行了改进设计,改善了航天员乘坐火箭的舒适性;还在火箭关键部位安装遥测图像测量装置,可实时监视和记录火箭主要飞行动作。对于中国火箭成熟与先进的技术,国际宇航界一直非常关注,一直试图搜集中国的火箭技术。
新闻背景:美宇航业面临大空档
法新社2日报道称,在中国两次发射载人飞船成功后,已经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国地位,在美俄之后中国排名第三。路透社认为,“神七”的成功发射将是中国今年自信展现,尤其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亮点,会再度增强中国人自信心。
国外一些媒体认为,相比之下,美国航天界眼下正面临着窘境:美国航天飞机将在2010年退役,可新的航天飞机要到2015年才能就位,这就造成了一个5年的“空档”,而这意味着美国要么完全依赖俄罗斯飞船运送货物与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要么就得求助于中国。为此,美国宇航局内部就是否延长航天飞机的寿命展开激烈的讨论。约翰逊航天中心计划主官约翰·科吉谢尔表示:“我们一定要填上这5年的空档,讨论延长现役航天飞机的可行性,不然后果难料。”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表示,考虑到美俄现在的政治冷淡,一旦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而美国的航天飞机又退役,美国的宇航事业将遭“灭顶之灾”。事实上,就连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和奥巴马都表示支持航天飞机延长服役,奥巴马近日表示,他会拨款20亿美元延长美国航天飞机寿命!(卢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