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校长·我的两年规划
(2017-02-06 12:47: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激情二中 |
关于“卓越”一词,并不难以理解,我深层次思考这词,恰恰与“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有关。
那是2013年上半年的时候,我还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市教育局准备启动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奚爱国局长要在会上作一个动员讲话。我在起草文稿时就想,我们所要追求的“卓越”,一定是出类拔萃而不高傲清高,个性鲜明而不孤僻另类,独树一帜而不我行我素,卓尔不群而不独善其身。
说老实话,我一开始对“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是保持着审慎的距离的。因为我总感到:卓越教师不是靠经院能培养出来的,不是靠教育行政部门评选和打造出来的,也不是靠一、两年时间钻在象牙塔里能苦苦研究出来的;真正的卓越教师,一定来自一线的教学田野,一定是从学校、课堂里走出来的。孔子、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也没有一开始就提出什么理论,追求什么创新,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平平常常地说,真真实实地写,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教学思想就蕴含在那些朴素的讲话、随笔、信件之中。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一定要与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正常的工作为基础,培养、培训只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这些观点,我在《杰出教师的本色行走——《<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一文中还专门谈及,这篇文章先是发表于2013年第14期《基础教育参考》,之后又被2013年第11期《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转载。
随着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两期学员的顺利结业、一批基层教师纷纷“修炼成钢”,我对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的认识有了彻底的转变。我真切地感觉到,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就是泰州教育的“黄埔军校”,一批卓培对象已经扛起引领泰州教育发展的大旗,这些人将在今后泰州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由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开启,“卓越”的理念已经鲜明地写在泰州教育的旗帜之上,泰州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泰州将着力构建“泰州卓越教育体系”。
意外的,去年我也从一名“老机关”“老教育”变成了一名“新校长”。我在机关长期从事文字、宣传工作,担任过职社处长、政策法规处长、基教处长、办公室主任。在机关工作24年,从事教育、宣传工作30年,机关工作是我的长项,基层学校管理工作从未涉及。现在要担任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长,触碰到我最大的“软肋”和最敏感的“神经”,我怎么当好这名校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的想法是:当校长就是要做好三件事:领导教学、发展教师、建设文化。
因此,作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第三期的一名新学员,作为一名从市教育局机关转业来的新校长,如何开启新的学业,如何当好普高校长,我的核心主张就是:我要带领我们学校率先成为构建“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的试点校;我要通过领导教学、发展教师、建设文化,实现“成就学生”的目标,当好这名新校长。
去年,结合学校创建四星级高中的材料申报,我们组织了办学思想大讨论,决定在多年实施主人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朝向卓越的方向”的新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共有4个关键词。1.“方向”。做什么事,方向感最重要,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来得重要。2.“卓越”。卓尔不群、出类拔萃是卓越,卓而胜己、超越平凡是卓越,把平凡、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也是卓越。3.“向”。是“朝向”而不是“朝着”。“着”,语助词,读轻声,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向”代表力度,有不断开拓和矢志不渝、坚持不懈之意。4.“朝”。卓越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教育,是一切好的教育的代名词,我们要心存敬畏,要满怀虔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是说我们已经在路上或者到了哪个阶段,可能我们尚未起步,只是找到和坚定了这一方向。
我们基本的思路就是“通过四追求,争创试点校”:
追求卓越的课程。在我校现有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础上,以学校发展哲学为统领,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为重点,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调整和充实各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分层的必修课程、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拓展类课程、活动和讲座,逐步建构起学校自主设置、教师自主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同时推行“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丰富“青春飞扬在泓园”拓展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具有不同发展潜能、兴趣、特长的学生接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
追求卓越的素质教育实施。以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国际教育以及项目建设为重点,深化“仪式+”教育,开展基于“泰微课”资源的高中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研究,丰富体育艺术教育,正常开展“四走(走进高校、走到农村、走入北京、走出国门)”活动,认真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
追求卓越的师资。办好教师发展学校,常态化发现和推出各类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开展 “基于胡瑗师本思想的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追求卓越的现代学校治理。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进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深化扁平化管理,强化学校督导工作,加强家校合作,全面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关于当校长要做好的三件事,我的基本考虑是:
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倡导“四个一”(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要效益、向每一次作业要成绩要分数、向每一次考试要进步要信心、向每一天活动要激情要青春),深化年级部扁平化管理,探索“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开展基于“泰微课”资源的高中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研究等,实现“领导教学”的任务。
通过办好教师发展学校,常态化发现和推出各类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开展“基于胡瑗师本思想的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等,实现“发展教师”的任务。
通过细化“朝向卓越的方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挖掘学校传统文化,明确“逊志时敏”的校训,让团结和谐、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宽容仁爱以及“每个人都很重要”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实现“建设文化”的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两年我的计划是:
2017年:完成搬迁和创建四星级高中两大重点任务,稳定提高学测和高考质量,推进拓展课程建设和基于“泰微课”高中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研究、“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改革。
1.阅读计划:《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见证变革一一站在上海基础教育转折点上》(尹后庆)、《读懂课堂》(钟启泉);
2.学校顺利完成新校区搬迁,创建成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3.推行各学科教学案和作业的校本化,推进“泰微课”资源的应用,实现基于“泰微课”资源的高效轻负的高中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4.进一步充实高一拓展课程、完善高二分层走班教学管理改革,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5.谋划推进省级课程基地的场馆建设和使用;
6.依托教师发展学校和各类平台,开展省级课题“基于胡瑗师本思想的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的开题和相关研究活动,推动学校“市三级骨干教师”有一个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2018年:在2017年工作的基础上,打造骨干教师群体,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完成课题研究,发表部分科研成果。
1.阅读计划:《教育的目的》(怀特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程红兵)、《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佐藤学);
2.打造学校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教科研成果明显增加,培养产生1名以上省特级教师,主持的教师队伍建设省级课题进行中期汇报和结题申请;
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二类高中中名列前茅,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
4.向校长组同学全面开放泰州二中,全面展示素质教育“5+2”工程及其他办学成果;
5.发表2篇以上论文,在原有2006年以来写的教育随笔的基础上,补充担任校长期间的教育随笔,汇编教育随笔选——《教育需要慢慢来》。
两年培养期拟完成的标志性成果有:
1.顺利完成新校区搬迁,创建成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青春飞扬在泓园”拓展课程进一步丰富,“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二类高中中名列前茅;
3.教师发展学校正常活动,发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4.省级规划课题“基于胡瑗师本思想的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结题,基于“泰微课”资源的高中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研究、“青春飞扬拓展课程”的实践与思考、“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泰州二中教学策略”等研究顺利推进,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2-3篇论文;
5.在原有2006年以来写的教育随笔的基础上,补充担任校长期间的教育随笔,汇编教育随笔选——《教育需要慢慢来》。
两年时间,非常短暂,稍纵即逝。我将虚心接受导师的教诲,虚心接受同学们的帮助,争取在这两年里,我和我们学校共同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