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的管理学

(2016-04-20 10:03:40)
标签:

文化

分类: 咱们一家亲

《红楼梦》中的管理学

 

 

 

最近重读《红楼梦》,越发觉得曹雪芹了不起。一部《红楼梦》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如何治家理政、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烹调厨艺、如何园林布局、如何配药调理等,无不涉及,无不精通,真令人叹为观止。今专就管理问题作一探讨。

《红楼梦》一书中涉及的管理领域颇多,例如有大家庭如何管理,做到忙而不乱、量入为出、细水长流;庙宇道观如何经营有方、四处筹款,保证香火不断;一个园林如何管理才能各人尽责、主人有益、职工获利,因而取得共赢,即贾探春等人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协理大观园时推行的责任制。这里重点探讨如何管家的问题。

《红楼梦》中真正当过管家的有贾母、王熙凤、秦可卿,曾经当过管家但不太成功的有王夫人和尤夫人,书中认为的管理天才是王熙凤,特别是她如何协理宁国府、如何弄权铁槛寺,都有精彩而详细的描述。但我认为王熙凤、秦可卿、贾探春三个人由于家庭背景不同,他们在管理上方法有别,虽然都很有才,但管理的效果、下属的评价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先说秦可卿。她家境相对贫寒,嫁入豪门,当上管家,资历又浅,当然要谨小慎微,既要对长辈尊重,又要对下人宽容,更重要的还要有长远谋划。这三个方面秦可卿都做到了,因此,她生病也好,亡故也好,宁国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念其恩情的。她年纪轻轻就患上病,根本原因是她操心太多、活得太累、心太要强。我认为她的管理可以喻为人性化管理,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不拿大,当然缺点是下人没有怕惧,难兔有人偷懒。但她为人正直,没有私心,临死了还要托梦凤姐,要及早为后来谋划,在祖坟四周多置田地、房产,并把家学也迁过去,即使被抄了家也不致于穷困潦倒、一蹶不起,因此,秦可卿在大家族管理上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得人心而言,就严于律己而言,她比王熙凤好得多。

再说王熙凤。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既得到贾母、王夫人的充分信任,这主要得益于她会察言观色,能见风使舵,善于拍马屁,加之她后台太硬,王子腾是朝中很大的官,家中十分富有,从小当男孩子养,因而杀伐果断、十分霸道,属于心狠手辣型的强势管理者,动不动就打人四十大板,罚人一个月薪水。有时还心毒得很,如逼死贾瑞、尤二姐。但王熙凤在大家心目中名声并不好,她做人是失败的,大多数是当面捧她,背地里咒她。作为一个高级管理者,第一办事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王熙凤显然是看人办事,相当偏心。她对贾宝玉与贾环完全是两种态度,对王夫人和赵姨娘更是天壤之别,有的地方做得太出格,难怪赵姨娘要设法报复,出一出恶气。这其实是王熙凤咎由自取。管理者的第二点强调的是做人要以身作则,要一身正气,要廉洁自律。只有这样,腰才挺得直,说话才底气足,人也才能心悦诚服。在这一方面,王熙凤又是相当差劲的。她很贪婪,很恋权,经常是私事公办,由公款买单。她还常常收贿、收礼,更有甚者,她包揽诉讼,坐收巨款,她勾结贾琏连盗卖贾母历年积蓄,以供挥霍,或贴补亏空。她还拖发工资、克扣补贴,将钱拿到外头放高利贷。因此,王熙凤可说是劣迹斑斑,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最高智慧,不仅要懂得支,支得合理,还要懂得收,要广开财路,更要有长远规划,能长久不衰。而王熙凤在支出上把关不严,比方说负责大观园树木移栽的贾芸因为买了一些冰片、麝香行贿王熙凤,贾芸不仅很快有了工作,而且一下子批了银子二百两,而贾芸真正用在花和木材上的银子只有五十两,其他钱都落入贾芸个人的腰包。从这一小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府管理的粗放,乃至漏洞百出,导致亏空越来越多,最后雍正帝清理亏空,还不起的就抄家。所以追究贾府被抄家的原由,王熙凤作为管家罪责难逃。大家可以看到,虽然秦可卿在临死前就托梦给王熙凤,劝她早作打算,为贾家后人作想,但直到被抄家,我们也未发现王熙凤有何实际动作,她只想把贾家的一切霸为己有,图一人之欢愉。一个管理者如此粗心、如此贪婪,如何不垮?还有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尤夫人在荣国府帮助照料,晚上穿过大观园里往宁国府去的时候,发现园中正门与各角门仍未关,便找人去问,竟没有一个人影儿,又命传管家的女人,才发现两个老婆子大概喝得有些多,正在分苹果,还很不耐烦,可见荣府管理之松散、人员之懒怠,直至后来还出现贾府被盗的事情。因此,我认为虽然作者心目中把王熙凤写得非常能干,是“脂粉堆里的英雄”,但并非无隙可击,至少有不少瑕疵。

《红楼梦》一书中第三个管理出色者是探春。在第五十五回中,因凤姐小产不能理事,王夫人便找来三驾马车代行其事,这三驾马车,一是李纨,一是贾探春,还有一个是薛宝钗。由于李纨老实木讷,探春虽聪明但小姐身份不便外露,宝钗虽能干,但她处处为自己着想,一心要争好人缘,所以事不关己莫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所以,一开始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三个人好唬弄,大家都不怕。可几天后真正厉害的人是探春这种平常不表现个性的人。首先,她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见,一概按规矩来。最突出的例子是赵姨娘有位兄弟叫赵国基的死了,一位老佣人叫吴新登家的就来出难题,问给多少赏银?探春就问李纨,袭人的妈死了,是给了多少赏银。李纨答,听说给了四十两,于是建议也给赵国基四十两。吴新登家忙答道:“是”。接了对牌就走。但探春叫她且慢,因为这里牵及到家里的还是外头的区别,标准不一样。家里的奴才是世代做奴仆,身份卑微,赏银只有二十四两,即使赵国基是探春的舅舅,也只该赏二十四两银子,这是先例,也是规矩,绝不能搞特殊,后来赵姨娘来闹,探春也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可见探春办事很公正,所以上下都服她。二是任何管理上的创新,必须敢于向陈年积弊开刀,旧的不破,新的不立。特别在五十六回探春提出将大观园树木竹林、稻田、花卉、果园等由懂行、可靠的几个老妈妈承包下去,并详细列举了四大好处,一则不用花钱去请园丁,二则也不至作践,三则老妈妈可借此小补,员工可以分红,四则可以省了些花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钱。李纨将此兴利除弊的创新举措称之为“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称职了”。相当于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搞的生产责任制,巧妙地将责任、权力、利益挂起钩来,从而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这等于是从制度层面推进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而实践的结果,大观园中妈妈们都很拥护与支持这一改革。因为这是一个利益均占、大家共赢的结局。辛苦的人多得一点,完全不管的人也能有好处。所以,探春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只不过她是庶出,平时不露头角而已。

当然《红楼梦》中还有一位“管理人师级”的人物,那就是贾母。由于她在书中已经是贵为祖母,已到了贻养天年的岁月,平常已不再管事,但她的精明、细心、周到、宽容,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并值得高度推崇的。如她对穷苦人刘姥姥的态度、她在庙里对小和尚的态度、以及她八十高寿时对穷人的孩子喜鸾、四姐儿,不仅命她们两个也过榻前同坐,而且还特意关照留下喜鸾、四姐儿玩两日再去,可见她对社会低层的边缘人很有同情心,完全没有贵夫人高人一等,瞧不起人那种陋习,有一颗平常心,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人权平等,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菩萨心肠。贾母还有一点是令人敬佩的,就是她调教人的本事非常了不得。大家知道,贾府有几个能干的丫环,例如鸳鸯(贾母的贴身丫环)、袭人、晴雯(宝玉的贴身丫环)、紫娟(黛玉的贴身丫环),这几个顶尖的丫环最早都是贾母的丫环,都是买来后经过贾母调教、培训出来的。这可以从鸳鸯与司棋在第七十二回中推心置腹的交谈里得到印证。一个高级的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拿得起放得下,而且要教会、指导别人怎样干。一个能够培养成一批管理精英的才是一流的管理大师。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薛宝钗的管理能力也是值得称道的。大家知道,薛家是皇商,专门负责皇室所需物品的办,但宝钗的父亲过世得早,薛蟠又属于纨绔子女,从小没有认真读书,说话又大大咧咧的,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宝钗又是个女孩子,不方便抛头露面,其家族生意主要是老人员在精心打理。如何留得这些老员工,不仅要在待遇上从优,而且要在精神上抚慰,才能形成紧密性的团队。因此,在薛蟠到南方采办回来把货物发放完毕后,宝钗就建议薛蟠将同去的员工请他们吃一次饭,以进一步增进感情,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小中见大,足见宝钗之精明。还有她住的地方与大观园有一个角门,过去为照顾其出入方便,但没有一关一锁,她为了免除嫌疑,专门配了一把锁,来了就开,随即锁上,并把钥匙自己放在身上,可见其谨慎。她哥哥每次捎来一些珍玩,她都要逐一分发送到,不肯落下一个人,那怕是贾府的边缘人物,体现了她的一视同仁。所以,在贾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念其好的,充分说明她很会公关,很会做人,这样老道,看上去与她的年龄不太吻合,但至少说明她认真,如果从事管理,应该是一把好手,只是她还没有到那个位置,还没有到崭露头角的时候。一旦好风凭借力,送她上青云,她便会大显身手。在第四十八回中讲到,薛蟠因不自重,恼怒了柳湘莲,被骗到城北关捱了一顿毒打,无脸面见人,想到外头学做生意,可薛母怕他失去控制更无法无天,不想让贾蟠出门。这时宝钗劝说薛母,哥哥果然要经历正身,正是好的了。他苦是真的改了,是他一生的福。若不改,妈也不能有别的法子。只能一半尽力,一半听天命罢了。于是主张让薛蟠去闯一闯、试一试。薛蟠经过一番历练,果然长进不少。

以上这些体会,需要在反复阅读《红楼梦》并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仔细去琢磨、慢慢去回想,才能有此感悟。特奉现给诸君共分享。如有同感,则不胜幸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