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样子
(2013-03-07 11:45:1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生活 |
——读宋吕银《追求幸福的教育》
戴
今年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原市教育局局长宋吕银同志的专著《追求幸福的教育》。通读全书,笔者感到,该书不仅是一份全市推进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历史记录,更是一幅泰州教育人对幸福教育孜孜以求的动人画卷。
宋吕银说,他对教育有感情,不只是因为曾就读于师范学院、毕业后做过三四年的教师,真正与教育结缘,钟情于教育事业,是他担任姜堰市委领导兼管教育的三年时间里,特别是2005年9月起担任市教育局局长的七年间。这个七年,正是江苏教育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正是泰州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历史时刻。他的这本著作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凝聚了泰州市教育局机关许多同志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更体现了宋吕银同志本人对教育的理解、思考和对幸福教育理想的追求。
在宋吕银同志的笔下,幸福教育就是现代化的教育,就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教育,就是均衡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的教育;幸福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扬起希望的风帆,每个教师都能领略教育的趣味,每个父母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他认为,幸福教育起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内容,这样的“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幸福过程与幸福结果相统一,就是艰苦、漫长的过程,也应该在“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心境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三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
针对应试教育和疲劳战、消耗战、题海战盛行的问题,宋吕银同志多次大声疾呼: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超越现实的教育功利,坚决摒弃把育人教育变成升学教育、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的错误做法。在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人生的价值取向没有变,考试配置教育资源的基本方式没有变,高考作为选拔人才、导向素质教育的功能没有变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追求“高质量”,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追求的“高质量”,应该是轻负高效的教学、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对学生终身负责的培养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应该是包括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内的“绿色升学率”。2010年11月,他明确提出,要把转型发展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突出任务,努力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从较多关注学校硬件建设向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规范管理的转变,从较多关注物态改造向更加关注人文建设的转变,从较多关注规模普及向更加关注质量提升的转变,从较多关注外延扩张向更加关注内涵提升的转变。
针对如何处理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关系问题,宋吕银同志认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整齐划一式发展,而应该是高水平、高层次的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要有不懈的文化追求、科学的学校特色定位和持之以恒的坚守与淡定。经过2年多时间的努力,目前,“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已经成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共同特色。普通高中现实存在的“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既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又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宋吕银提出,要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把更多个人发展选择权交给学生,让每一所普通高中都办出特色、凸显个性。
关于校长能力建设问题,宋吕银明确要求,校长要有成“家”的抱负,要用教育家精神办学。校长要增强思想引领力和思路创新力、增强业务引领力和贯彻执行力、增强规范引领力和依法办学力。作为校长,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道德的关切,要有开放的情怀,要有特色的追求,特别是要有抓落实的真功夫。教育百分之九十的事,“非不知也,是不行也;非不行也,是不恒也;非不恒也,是不乐也”。搞教育,就是要把根本守住,把过去对的好的东西守住。校长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安安静静地办学,认认真真抓好落实,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把自己的理想变成每一天的努力。
关于市直教育问题,宋吕银认为,从事业规模看,市直教育已经成为全市教育的重要板块;从教育资源的质量看,市直教育已经成为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比重较高的地区;从市直学校的区位优势看,市直教育已经成为全市教育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从市直学校的发展环境看,市直教育已经成为全市教育的“近水楼台”。正因为市直教育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市直教育要成为全市教育中“最有实力、最富活力、最具魅力”的一块教育,每一所学校都要成为“全省上游、全市一流”的“实力强、水平高、特色明”的学校;市直教育应该成为全市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高地、教育创新的示范、教科研工作的先锋、依法办学的模范、党建和行风建设的窗口、特色学校建设的盆景!各市直学校应该跳出市直看差距,立足全市找坐标,放眼全省、全国排位置,敢于与全国、全省、全市一流学校争高低!
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市今后的总体奋斗目标;去年9月,市教育局启动了推进教育转型升级“163”行动计划。在这样一个时候,读读宋吕银同志的《追求幸福的教育》,回望回望走过的路,前瞻前瞻要走的道,我个人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发表于2013年5月13日《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1日《泰州日报》、2013年第2期《泰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