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艳、惊奇、惊变的关系

(2011-07-06 16:12:40)
标签:

李娜

网球

网管中心主任

孙晋芳

法网

体制弊端

感谢国家

运动员

文化

体育

分类: 北大中文系张子涛说体育

    面对家乡父老的厚爱,李娜表示,“当我夺冠的那一刻,我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国和我在一起,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和我在一起,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湖北人而自豪,而骄傲;当捧起沉甸甸的奖杯时,我想到要展示的不仅是自己的蓬勃朝气,更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示荆楚儿女的良好风貌”。

  我深深地感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祖国的培养,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历任教练的精心培育。在此,我要衷心地道一声感谢祖国!感谢湖北!感谢教练!感谢关心和支持帮助我的朋友!这一成功不仅属于我自己,我更愿意把那一刻的辉煌献给我亲爱的祖国,献给家乡湖北的父老乡亲!”获得表彰和60万奖励的李娜在大会发言时激动地说。

    李娜从六岁开始打球,可想而知,对李娜来说,学习是第二任务,尤其进入体制内的体校后,文化学习难以全面,即使想学更多的文化知识,那也需要校长和教练点头同意,否则,不出运动成绩,学校名誉和教练奖金也就泡汤了,另外,上级有官部门也会不满,即使是家长也颇有微词。因此,李娜作为运动员期间“被”上的“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被“录取”,2009年终于“毕业”,这是边打球边学习的结果。可见,娜姐的文化知识并不十分丰富。所以,对娜姐上面冠冕堂皇的惊艳发言倍感惊奇。我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怎么都觉得像是有官部门有关人士草拟的稿子,再经网坛一姐的口朗诵出来,可我怎么看不出来是娜姐自己说得如此高水平的话语呢,这也需要口号吗?惊奇!

    娜姐铿锵有力的感谢政府、感谢国家的壮志凌云语言,同时叫我想起了当时夺冠后的被采访:“感谢赞助商,谢谢组织者和球童,感谢我的团队。一个姑娘今天生日,这是给她的礼物。祝她快乐”,这些话语才是娜姐当时的真情告白,怎么一回到国内就被有官部门被“感谢”了呢?还硬是要给李娜封个主任当当,呵呵,被主任啊,又被惊奇!

     当然,李娜夺冠时刻应首先表示要感谢党和政府、国家,但当夺冠后的被采访时,究竟因激动没说“感谢”呢?还是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如是,娜姐的思想境界可真不高啊。

     李娜曾经被“单飞”,自己掏钱在国外集训找高水平教练,取得的成绩与国内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及地方政府好像关系不大,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李娜必须感谢,因为,你是中国人!没有国家就难有个人,这是辩证的统一。

    话说,早在2005年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十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天津选手彭帅轻取卫冕冠军李娜。比赛结束后,李娜再次“炮轰”国家队的体制,同时,她再次表示,国家队教练对她的帮助不是很大。
    而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对此表示,李娜出此言论,是因为她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感太差,以李娜这样的素质,不可能代表中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记者电话采访了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孙晋芳对李娜反复指责国家队表示痛心。“李娜没有看到国家为培养她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是简单地拿自己和外国选手相比较,这是思想水平低、道德素质不高和责任感、使命感差的表现”。孙晋芳明确表示,李娜虽然短时间内还不会被国家队除名,但3年后将肯定不可能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


    2011年6月4日,中国网坛“一姐”李娜在4日进行的法国网球公开赛成功获得冠军,这在中国网球史上划下石破天惊的一笔。
    赛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表示,李娜在法网的成功为中国网球的发展树立起新的里程碑,更在这个被欧美人所主宰的项目上为亚洲争得荣誉,也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做出了贡献。李娜在国际大赛上表现出精湛的球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在世界面前展现出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独特魅力,这是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荣耀。

    好一个有官部门有关人士的豪言,这种官方用语似曾相识。可作为官员孙晋芳曾经眼中的“思想水平低、道德素质不高和责任感、使命感差”的李娜,怎么能突然上升为“精湛的球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在世界面前展现出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独特魅力,这是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荣耀”的优秀运动员的呢?

    我们在惊叹李娜在夺冠发言为何没有“感谢”内容的同时,也惊叹李娜后来惊艳的“感谢”言论;在惊奇李娜的炮轰后,也惊奇孙晋芳的严正声明;在惊叹李娜为何能在体制外结出震惊世界的硕果的同时,更惊叹、也更惊奇有官部门有关人士180度大转身的惊变。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