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何容易的立法
(2011-01-05 17:19:48)
标签:
老年法看望父母老年人精神慰藉立法儿女赡养老人伦理道德社会问题 |
分类: 虎观点闲扯 |
据悉:新老年法草案出炉,子女“常回家看看”将入法。
我国目前已有1.67亿老年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很多空巢老人老无所依,他们孤独寂寞,每天闲坐的时间耗去了晚年里多半的光阴,不但一日三餐不应时,而身体有佯时也难有亲人在身边照料,且生理心理极易患病,这也导致了他们生命质量在降低。
根据现在我国国情显示,社会保障体系体制不健全,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及很多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法规极不完善,进而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匮乏,不幸福之感油然而生,产生了许多让人“唏嘘”的意外事件,种种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全民在呼吁亟待解决老年人晚年孤寂难挨的问题。
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新老年法把子女不回家也纳入立法范围,其操作难度相当大,很难实施。
许多细节怎么规定?诸如:儿女本身不孝?老人与儿女有矛盾?而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中,儿女多久回家一次?什么条件下回家不算违法?多长时间给老人打一次电话?怎么去关心老人?怎么赡养老人?什么情况下不算忽视、孤立老人?
如今,许多为了生活奔波且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中青年人,哪个不是忙的焦头烂额,哪个不是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苦心经营自己的行为方式,这也促成了现如今老人孩子之间不断扩大的隔阂,造成了两代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还极易引起社会其它矛盾,是造成社会某些环节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可见,老年人的生活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要上升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大方针上来。
话说回来了,现在,不但中青年人感到生活压力巨大,而且老年人也缺乏某些生活的保障。百姓生活的社会环境里,因为劳动力的低廉;因为物价不断的上涨;因为社会上存在的众多不公;因为社会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因为…这样的原因;因为…那样的原因,诸如在金钱至上、财富赛过生命的大环境中,要做到与众不同白里透红真的不容易。
还有就是平民百姓的工作来的很不容易,请假难;收入的低微,不舍得花钱;过年过节火车票紧张,只得在异地他乡渡过节假日…,这些现象,致使“常回家看看”成为了空谈。
当然,这都是客观因素,而解决我国庞大的老人队伍生活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各界的一致关怀和爱护,重中之重是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地进一步改革、深化、健全与完善。而做子女的平时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空闲多陪陪老人,即使见不了面也要多打个电话问候。
善待老人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和每个人的共同承担,努力为老人晚年增添一笔浓浓的幸福指数,使老人感觉到社会和家人的温暖。这样,只有全社会集体行动起来,立法才能站得住脚,否则,给“儿女”
立法难以成功。
我们立法的前提应该考虑的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当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脆弱到要靠立法来维持时,这个社会离思想不断变革之时也不会很遥远了。
前一篇:司空见惯的“让子弹飞一会儿”
后一篇:短线操作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