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需“度”
(2010-09-19 20:09:05)
标签:
北京堵车天气制度城市道路管理政府法规司机驾驶素质车辆违章杂谈 |
分类: 虎观点闲扯 |
本月17日,北京,下了一夜雨后的第二天,绵绵细雨还没有停止的意思。
这天早上,南二环,本来十五分钟的车程,足足用了一个半小时还未到目的地,足见,这道路是“被水泻不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买房买车成了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两件大事,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交通越来越面临着“堵”的关卡。拿北京来说,去年底,北京上牌照车为400万辆,可如今,北京拥有机动车超过450万辆,平均每月上牌车辆达5.5万多辆,这是多么可怕的激增之数量啊。
城市道路的拥堵不仅仅是天气变化这一客观原因促使的,而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人口众多、车辆猛增是一方面,而驾驶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及行人、非机动车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也间接导致了道路的拥堵现状。另一方面,道路交通建设、规划不尽合理;交通组织和管理落后;交通法规制度不健全;交通设施不完善;城市交通工具欠科学的管理运营…等,这才是“堵”的关键所在。
就上述这几方面酿成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民众的素质与休养
司机们在道路上随意行驶,变道频繁,任意加塞;开车打电话;更有甚者,很多司机还能在开车的同时发短信;道路上新手很多,加上恶劣天气导致了路上的刮蹭现象,加上一些司机们不依不饶的“讹诈”,增加了拥堵的程度,…。这些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司机们素质低下,还体现出他们不珍爱自己生命,更别说他们并珍惜他人生命了,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的是这些人自身具有的自私自利现象,以及他们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观念,比比皆是的违章驾驶现象无疑是导致道路堵塞的罪魁之一。
部分道路建设者决策失误,制定规划不科学
我们经常见到,城市道路建好了再挖,挖开后添上再挖,这是规划不科学的问题。
交通管理的严重滞后
交通管理呢?能想到的是很多地方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水平低下,导致了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交通设施亟待完善
另外交通的设施也不尽完善,一些交通标志、标识让司机们难以辨认和理解,在主要道路的路口,迫使司机们放慢车速来琢磨判断自己驾驶的方向。
法规要严谨、健全、连贯、科学及宣传力度
我们知道,道路法在很多司机或非司机的脑海里几乎为零,他们的交通法规意识淡漠,没有做到人人互相礼让、关怀,而“互助互爱”在一些人的心里没有生根发芽。所以,应该加强交通道路法的宣传,让全民参与,全面培养民众遵守交通规则的理念。在道路上,应加大打击违法驾驶者,及时纠正违章驾驶者,严厉教育一些有陋习、恶习的驾驶员,并配套完善的监管制度。
大力高举“科学、人性化发展”城市交通工具的大旗
最后,不得不说城市内的公共交通工具。在一个城市中,首先要大力开发地铁、公交及出租车,其次,在路面上行驶中,严格划分开公共巴士行驶区域,如果再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加快发车次数的频率,那效果更好。最后,说说出租车行业,政府部门应该降低出租车价格,同时给与出租车司机们足够的补贴,并在适当的道路、适当的时间段开辟专道,这样既方便了民众乘车又打击了黑车,促使出租车成为普通民众坐得起的交通运输工具。
如果在各方多管齐下的局面下,能让民众切实感觉得公共交通工具比自己开车即便又快,那么,相信,很多民众会放弃自驾转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无疑是一个良方。
总之,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需要下大力气,动大脑筋,要从方方面面着手,需要多部门、多渠道、全方位配合。尤其下面几点非常重要:驾驶人员需要自身休养的大“度”;行人与非机动车驾驶者需要自身素质提升的高“度”;政府出台“交通道路”的政策法规和制度需要完善与健全,这样,通过各种“度”的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舒缓城市道路上的“堵”之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