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绽放”在证券市场里的诸多“表演”之花何时凋零

(2010-08-24 13:34:45)
标签:

证券市场

法规

投资者

股民

上市公司

机构

新股发行

新股上市

利益链

股票

分类: 股海飞虫父股市风云弹股票

今年5月,人民日报连发5篇文章评论股市内幕交易,
     第1文 5月19日 《证券市场违法行为将遭严打》

     摘要: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成交额>50万元立案追诉

  第2文 5月21日 《是巧合,还是内幕信息泄露》

     摘要:重组停牌前宏达股份巨量涨停,资金先知先觉屡出现

  第3文 5月25日 评论《打击内幕交易,须强化执行力》

     摘要:股市“内幕交易” 三大影响猛于虎

  第4文 5月25日 《公众呼吁严查可疑交易》

    摘要:网友热帖称“不是秘密” 呼吁至少“每月查一起”

   第5文 5月26日《香港如何严打内幕交易》
      摘要:要法规严厉,保护中小投资者,严查“问题上市公司”

 

我国证券市场中,各类“空手套白狼”的资本大戏、虚假账目、夸大宣传、新股上市前多种黑幕、业绩造假、上市公司联合庄家炒股并发放各类消息混淆视听用来欺骗投资者等各式各样的手段和伎俩,接二连三地在投资者面前上演。


今天,单说新股的问题,从2009年7月A股重启IPO以来,共有297家公司完成上市融资,然而,其中有45家公司上市后业绩就变脸。这,从中反应的是PE腐败(是指一些号称但并非真正PE(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人士通过各种关系拿到上市前的投资机会)。

是谁在纵容侵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上市公司”发行?这些“问题上市公司”为何能沉默?

有识之士分析,首先是这些“问题上市公司”的操盘手,他们正在操盘或即将操盘的是投资者的钱。其次,“问题上市公司”的沉默,是藐视“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视投资者利益不顾,监管部门此时为何不站出来呢?

再次,对于投资者来说,维权意识尚需提升(在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大环境下,维权之路何其艰难)。

“问题上市公司”沉默或许是有难言之隐,而监管部门“潜水”亦非明智之举,但愿各级监管部门的“核查”不要演变成了“喝茶”,要不然,这样的摆设不就成了形同虚设光说不练的加把式了么?

新股上市存在的一个大型的连环利益链,还存在着严重监管不严、不力的弊端,这是毋庸置疑的。

新股在发行期间的询价;在上市前的预测股价;在上市后的当天开盘价以及此股今后的走势;这一系列的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容不得机构庄家们有任何“闪失”,无疑,他们会联合起来,苦心“经营”着有利于他们操控股价的氛围,那么,倒霉的自然是中小投资者。

有记者在分析文章中指出,机构预测“很傻很天真”
“均值区间:15.91元-17.94元,极限区间:12.00元-23.00元;开盘59.48元,盘中最高68.00元,收报56.30元,上涨275.33%”。

这说的是同一只股票吗?答案是肯定的,曾在登陆中小板市场的“新亚制程”以这种瞠目的表现,给了预测机构一个响亮的耳光。


新股上市前后机构们的“任务”就是,定位时研究机构不给高价格,新股上市后机构席位背后的各路机构资金又大举介入助推股价节节攀升。近期市场这一“奇怪”现象反复出现,着实让投资者费解,难道这背后没什么猫腻?

 

一些被揭露的新股上市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不断的腐败案件暴露了证券市场及证券保荐行业尘封已久的寻租黑幕,很多机构小心翼翼地搭建着他们表演的舞台。


侯宁先生撰文“在我国,企业道德和品牌意识尚处原始阶段,保荐人的信托责任心和处罚机制都完善,而最重要的发审关又存在“完成任务”、“审查不严”、“关系审查”、“权钱腐败”等问题,所以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是“初级阶段”的问题,是股市定位混乱的问题,是三公原则被漠视的问题。”

 

究竟是谁在导演证券市场中的各类资本大戏?究竟是那些人在证券市场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着各类奇异表演?其实,这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或某个人所能完成的气壮山河式的演出,而是一个角逐利益的庞大群体,如照此发展下去,那么,中小证券投资者的利益谁来保护?中国证券市场上猖獗的投机风潮什么时候才能消弭?投资者安心投资的环境怎样才能干净?

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广大投资者强烈呼吁:严格新股准入制度,严厉打击掮客行为,掐断利益链的源头,彻底杜绝证券市场上的各种潜规则,从根子上找出问题的症结。
只有这样,证券市场才能实施“三公”原则,唯有这样,证券市场才能纳入正规并快速地发展壮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