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业务笔记
(2013-02-28 17:06:09)业务理论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具有创造性和示范性等特征。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创造性
(二)示范性
1、风度仪表。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稳重、端庄、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富有感染力的演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范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不仅为语文教学所必需,而且有利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讲述、图示、音响等教学手段,强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产生的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修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设计。衡量一堂语文课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目的和方法统一,过程和效果的统一。以此来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三)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衡量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有以下几条标准:一是学术性,二是规范性,三是逻辑性,四是集中性,五是鼓动性,六是趣味性,七是启发性,八是体态语言。
(四)富有趣味性的氛围。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五)富有爱心的课堂指导。
1、先探后导。即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之所在,然后给予指导。
3、评价适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回答或讨论给出评价。这种评价,应准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兼顾思想教育因素、语言训练因素、写作训练因素。
课堂教学创新点滴
—— 让课堂变“活”
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语文课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其实不然,语文课堂同样可以如音乐课一样动听,如美术课一样多彩。
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如何能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活”呢?首先我们要对语文这门学科有深刻认识: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言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 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进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以上的认识都表明语文课必须是“活”的,要做到“活”,我认为要体现以下三个教学原则:
1.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3.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汉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所以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都知道我们的通关密语:棒,棒,你真棒。我想这句话会给每一个学生十足的信心。
教学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课堂上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是算不上一堂好课的。一堂优秀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
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时而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时而想着中午该吃什么饭。那么,这样的课绝对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成的,而是需要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后进生转化成功案例
一、案例介绍
二(3)班袁丁一同学在学校也算“名人”,很多教课老师提起他就头疼,这个孩子天性贪玩,自控能力特别差,课堂上坐不住,随意说话,甚至课上还和同学发生摩擦,影响课堂纪律,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可以说,坐没坐像,站没站像。因为上课不专心,所以成绩一直在走下坡路。
二、案例分析
袁丁一同学在课堂上很调皮,爱捣乱,我接这个班级有一个学期,对这个学生还是很了解的。他很贪玩,性格随意懒散,课堂上不喜欢约束自己,想学就学,想玩就玩,想打就打,想说就说。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家长的娇惯,但是这个学生身上也具有很明显的优点,脑子灵活,反应快,学习接受能力强,表演能力强,在多次课文表演中都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课下,我和许多老师探讨过有关这个孩子问题,大家还都是很喜欢他的,因为他机灵的如一个猴子,也很喜欢帮老师做些小事情,喜欢听表扬的话。所以我就需要去约束他,需要去从情感上感化他。
三、转化措施
1、多鼓励,多谈心,抓住闪光点。
通过对他的观察,我发现在课堂上他感兴趣的内容能认真听讲,并且还能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还挺高的。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他多发言,并且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的评价。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都发觉,他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有明显的改观,接着我在班级提名让他担任语文课代表,经常让他到办公室来送作业时,和他谈谈心,不断的针对他的表现给予评价,并时常提醒他:“作为语文课代表,更要处处做同学的表率”。
2、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由于在在班级好惹是生非,班级很多同学都有些排斥翟同学,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也很希望融入班集体中。因此,我先和几个班干部谈话,让他们在平时和他多接触,班级活动能让他参加的也多参加。为了更好的帮助他,我给翟同学一个特别的任务,帮助指导班级绘画能力差的同学,这个特别的任务,既恢复了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帮助他建立了和同学们的亲密联系,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和他的关系融洽许多。
3、转化工作应循序渐进。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这些孩子身上本来就存在了许多缺点和毛病,对他们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于后进生转化工作,教师自身首先要树立信心,耐心地 “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万不可虎头蛇尾,前功尽弃。
四、转化成效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袁丁一同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最喜人的是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给表扬、鼓励。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感到自己有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这样持之以恒地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转化启示
成功教育表明:任何一个学困生,他们都有成功的愿望,只要我们潜心发掘他们的成功潜能,采取恰当的方法,他们都能逐步走向成功!作为教师要相信学困生也能成功,并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也使我深深感悟到:有时我们老师蹲一下身,弯一下腰,比100句说教好的多!我认为一切教育方法都来源于一点,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教师,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