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的类型和估计方法
(2008-07-07 16:57:18)
标签:
杂谈 |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当程度,即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因此,一个测验要有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定义完好的内容范围;(2)测验题目应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
(一)逻辑分析法:专家判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量表的有效性(逻辑性)作出判断,也称逻辑效度。为使内容效度的判断过程更客观,一般采用下列步骤:
①确定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②编制双向细目表;③编制评定量表,从测验内容所测的技能、题目对所定义的范围的覆盖率、各种题目数量和分数的比例以及题目形式的适当性等方面,对测验作出总的评价。
(二)统计方法:借用评分者信度、复本信度、重测信度来估计内容效度。
再测法:前测→教学→后测,如果后测成绩优于前测成绩,说明该测验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三)经验推测法:将一测验施测于不同年级或年龄,若测验总分和项目得分随年龄或年级增加而提高,可推测测验具有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者说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特点:
(1)具有不同理论构思的测验,其结构效度是无法进行比较的;(2)结构效度有时很难获得;(3)结构效度没有单一的指标,是由各方面的证据累积起来进行评价的。
结构效度确立的一般步骤:(1)提出理论框架;(2)依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3)用逻辑或实证的方法来证明假设。
(1)测验内部寻找证据法:①分析测验的内容效度:若内容效度高,说明其结构效度也高;②分析被试对题目反应的特点:有无社会称许性的题目,如“当事情不顺我意时,我时常动怒。”对该题的回答,也许反映不了要测的性格。③分析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系数、α系数、KR20、KR21。
(2)测验之间寻找证据法:
①相容效度:新老测验之间的相关(两测验测的是同一心理特质)。若相关高,则说明新测验可能有较高的效度。
②会聚效度:如果两个测验是测量同一特质的,即使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它们之间的相关也应该是高的;
③区分效度:如果两个测验测量的是不同的特质,即使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它们之间的相关也应该是低的。
④
(3)考察测验的实证效度法:根据效标把被试分组,考察其得分差异。根据测验得分差异把被试分组,考察其所测特质(行为表现)的差异。
(4)搜集某些变异上的证据:智力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效标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被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同时效度: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是同时收集的。预测效度:先获得测验分数,隔一段时间后,再收集效标资料。
效标效度的确定方法:(1)效度系数: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2)区分法:测验→工作→效标测量(工作成绩)按工作成绩分高低两组,如工作成绩高,测验得分也高;工作成绩低,测验得分也低,说明该测验是有一定效度的。
(3)命中率:总命中率=(A+D)/(A+B+C+D),正命中率= 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