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教育活动的观察与分析报告

(2009-09-08 01:02:27)
标签:

教育

分类: 我爱我学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孩子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中班艺术教育活动《美丽的花丛》正是我的指导老师刘老师在我实习期间上的一次示范课。有幸能看到老师的这次示范课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个活动中为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设置,为幼儿创设了三维空间美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长出了嫩叶,地上开满了鲜花。在优美的《梁祝》乐曲中,美丽的“花儿”(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戏玩耍。) 

     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美感。一是场景的设置及角色的装扮给了孩子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我开始时担心:孩子听得懂名曲吗?但后来告诉我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优美、抒情的乐曲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与整体的和谐给了孩子知觉上的美。教师精心创设的三维空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必须以直观的、具体的美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老师正是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幼儿和谐的环境美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美丽的花丛》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表现的机会,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美。

    我们都知道,艺术活动须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美丽的花丛》中老师为让每个孩子都有动脑、动手和表演的机会,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类:剪刀、铅笔、水彩笔、胶水、固体胶、胶带、别针 

     材料类: 白纸、彩纸、亮纸、旧挂历纸、旧报纸、硬纸板、皱纹纸、旧纱巾、丝巾、围巾;各种颜色的线等 

在进行美工活动时,每个孩子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萌萌好画画,就画个漂亮的蝴蝶,做个头饰戴上;彤彤就用皱纹纸做个美丽的花环;思雨喜欢折纸,于是就用彩纸折了蝴......孩子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没有一个孩子在打闹,没有一个孩子不欢乐。 

由此看来,美工活动确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意义重大,对于发展幼儿手、眼、脑的协调性、手的灵活性以及形象思维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须依靠物质材料,与材料的接触过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感觉经验,通过改变材料表达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师往往不忽视这一教育契机,不辞辛苦为孩子准备种类众多,数量够多的材料,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玩玩做做中,学到知识,开发智力。让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表现的机会。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美昭然于众。教师爱孩子,那就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好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评价: 

    美丽的花丛》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一个“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这许多“美”的画面之后,却残留了一个不能称之为“美”的场景: 

    制作完成后,是孩子们的表演,然后整个活动结束,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活动室。室内一下子静下来。桌上有零乱的物品,地上到处是纸屑、残头等,一片狼籍。 

    看到这个场面,你能说这是美吗?只是一个小小的忽视,却在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丝阴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却轻易放过了一个美的教育的良机。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内容应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艺术教育也应与其它各科教学相融合。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不时体验教育的价值。 

如《美丽的花丛》,当活动结束后,可引导孩子收拾整理好用过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让活动室重归整洁。这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教育契机:1、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及爱整洁的习惯。2、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劳动本身就是美。3、增强了爱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感受环境的美感。从这里我们看到,幼儿园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辅,紧密结合。对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局限在艺术活动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无处不存在,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让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区别,让他们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意识到并弥补不美的事物,让美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伴随着他们和谐健康地成长

除了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运用上,我也看到了老师在上一堂示范课时的精心准备,和认真态度。同时在引导与以及真个活动过程中的衔接引导语的运用,都学到了很多。这个也是我看到了经验积累的重要性。而经验来自实践和反思。所以以后要多进行反思和总结。

                                                              

                                                              2009年5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