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总是潮湿和多雨。
我记得小时候到了梅雨天气,家里一楼的瓷砖上都会氤氲着水汽,现在住进了更新的房子,倒不会被这些水汽所困扰了。
我们都按部就班地上班和休息,出行靠车,大多也不用走到室外,天气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小,自身感官对环境的变化也变得迟钝。
想来读书时时节的各种变化是紧紧关联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梅雨时节的六月意味着学年的结束和暑假的到来。工作后,时间过得更快了,对外界变化的反应也弱化了。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同样夜里的雨,在乡下雨声会更清晰,更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雨的大小。住在乡下的时候,心绪总是夹杂在躺平和隐约的焦虑中,我细想这种丝丝缕缕的压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可能是高中的时候,一开始总担心哪门课跟不上,总担心自己少做了题,然后这种焦虑一直蛰伏多年,随时冒头。
我在乡下的小镇上成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竟慢慢变得陌生和游离。现在我住在城市里也已好久,可是回想起来这漫长的光阴仿佛寥寥数日。而我,似乎被永远困在那座已经不存在的房子里。
小时候好奇年长的大人们的那么多从小到大的记忆应该怎么存放,现在我自己到了这个年龄,终于明白,是遗忘。这个认知推翻以前写下的那些言之凿凿的文字,原来不是记忆强大,而是自然筛选与遗忘。我会忘记多年前的事情,我只能仅仅记得事后的一两句评判。原来人就是这样在反反复复的铭记与遗忘中往前走的。
我到此刻才明白博客的意义,只有在自己都不太记得那些往事时,当年的文章才会有意义,但也缺少当下的共鸣。
可是我想我的焦虑和心境能通过文章去隐晦地倾诉,那文章本身就是意义。
雨还在下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