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晚蛩
晚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34
  • 关注人气:4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甪直保圣寺的“三绝三宝”

(2014-02-17 13:14:19)
标签:

文化氛围

三绝

三宝

杂谈

分类: 旅游

 

 

 

http://s12/bmiddle/001DFo2Uty6GzNSCJJ16b&690

http://s7/bmiddle/001DFo2Uty6GzNX6KN0b6&690
http://s12/bmiddle/001DFo2Uty6GzObPQkX7b&690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传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

    保圣寺的名气,在苏州地区来说,与寒山寺、灵岩寺与重元寺为同时代的著名古刹。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他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寺与苏州的另一座名刹西园戒幢寺以及常熟的兴福寺、镇江的定慧寺,共享“江南四大寺院”之誉。如此有名,自然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列的。

 

    现在的保圣寺,称奇叫绝的谓“三宝”:“唐幢宋础”、“幡杆夹石”、“大铁钟”,“三绝”则是“古紫藤”、“百年枸杞”和“千年银杏”,最大的一株银杏传有1300年的树龄。而最为称绝的当数国宝级的塑壁“十八罗汉”。

 

 

 



http://s9/bmiddle/001DFo2Uty6GzO3dBuo38&690
                     很小很小的甪直,因为文化氛围浓郁,忍不住有特别舒服之感。

        所谓的舒服就是完全没有身处他乡之感,一切都宁帖从容。

            真正的文化大概就是让像我一样的文盲也会有有所适从之感吧?          

 2月2号游人不多,却也不像想像中的那样少。刚刚好。

 


 

http://s11/bmiddle/001DFo2Uty6GzO61TqG2a&690


           井亭。方形亭体,四角飞举 ,曲线优美,粉墙漏窗,简洁明快。体量轻盈,小巧秀雅。

                  亭中设井一眼,井水清澈甘冽。寺前设井实例不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http://s15/bmiddle/001DFo2Uty6GzO9RekSae&690
             

 


http://s10/bmiddle/001DFo2Uty6GzOLRuaJd9&690


铁钟通高1.8米。口径1.12米,壁厚0.11米,重约1.5吨。钟顶是龙钰,钟身铸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语,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鼓钟也是行善的一种壮举。


http://s16/bmiddle/001DFo2Uty6GzOSbACj5f&690


        到明代成化年间,保圣寺仍有200多间建筑。不知何年山门已失,现在只剩“二山门”了。

 

 

http://s13/bmiddle/001DFo2Uty6GzOVyMb26c&690

 

进入二山门,前方所见建筑便是天王殿,明崇祯三年(1630年)重建。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



 

http://s6/bmiddle/001DFo2Uty6GzOYzBo995&690

“幡杆夹石”。也称旗杆石,康武石质,为宋代遗物。夹石高2.81米,厚0.37米,宽0.64米。顶部刻复莲纹,上下设穿孔,作固定旗杆用。传旧时夹石间竖10余米的幡杆,悬挂旌旗灯笼,迎风招展,彻夜通明。每逢庙会,乡民云集,寺内晨钟暮鼓,烛明香绕,寺外艺人献艺,商贩叫卖。


http://s2/bmiddle/001DFo2Uty6GzP4H5lf81&690


“唐幢宋础”。 原有一对,现只剩其一。系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建,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重立,崔渔正书撰。高4.8米,17层,刻尊胜陀罗尼经文和莲瓣、卷云、蟠龙、飞天等图案,纹饰有剔地起突的“铺地莲花”“宝装莲花”和压地隐起的“童子牡丹”。是宋代代石刻艺术珍品。


http://s12/bmiddle/001DFo2Uty6GzP9GMMb0b&690

http://s9/bmiddle/001DFo2Uty6GzPbMlokc8&690

http://s16/bmiddle/001DFo2Uty6GzPVlckL7f&690

    罗汉塑像传为北宋遗物,为唐代杨惠之所塑。百度对杨惠之的介绍是:吴郡(今苏州)人。创作活动于唐开元(713741)年间。先曾学画,和吴道子同师张僧繇,师法张僧繇笔法,号为画友,后见吴名声渐重,于是焚毁笔砚,后专攻雕塑,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他在南北各地寺院,雕塑过许多塑像。他塑的倡优人留杯亭彩塑像,陈列于市中,人们从背面就能认出,可见雕塑技艺的高超。《五代名画补遗》:“杨惠之不知何处人,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迹,号为画友,巧艺并著。而道子声光独显,惠之遂都焚笔砚毅然发奋,专肆塑作,能夺僧繇画相,乃与道子争衡。时人语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且惠之塑抑合相术,故为古今绝技。惠之曾于京兆府塑倡优人留杯亭像,像成之日,惠之亦手装染之,遂于市会中面墙而置之,京兆人视其背,皆曰此留杯亭也”。惠之还著有《塑决》一书,惜已不存。被人们尊称为“雕圣”。现存于保圣寺的可惜只9剩尊罗汉了,但人们依然习惯称十八罗汉的。(寺内禁止拍照,等工作人员叫停时已拍了这几张。)

 


http://s14/bmiddle/001DFo2Uty6GzPX2Jsh8d&690

http://s1/bmiddle/001DFo2Uty6GzPZtiGAe0&690

http://s12/bmiddle/001DFo2Uty6GzQ1zckb4b&690

http://s2/bmiddle/001DFo2Uty6GzQ3M3ex81&690

http://s10/bmiddle/001DFo2Uty6GzQ5Eu0hd9&690

http://s1/bmiddle/001DFo2Uty6GzQ7Z80E10&690

               “蒙茸一架自成林”,年复百载为寺内古木“三绝”之一的“古紫藤”。

 

    http://s1/mw690/001DFo2Uty6GEYO2GJO50&690
                          古木“三绝”——有着1300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
 

 

 

                           以上部分文字取自网络http://wo.poco.cn/6063323/post/id/26504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